漲價後的景區成了誰的"天堂"?
日期:2016/12/14 10:34: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國家發改委規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低於3年”的本意當然不是說三年就得漲一次價,可是現在已經被那些景區的管理者操作成了三年漲一漲,而且他們會理直氣壯地說:你看,我們不是堅持了規定和原則嗎?因此,即使輿論洶洶,恐怕也難以阻擋門票上漲的腳步。那麼,漲價後的景區成了誰的“天堂”呢?
首先,漲價後的景區會成為那些風景區管委會的天堂。那麼多的收入,當然會讓它們的日子更加滋潤鮮活。可能它們也會哭窮,說什麼現有門票收入不夠景點保護費用。但事實上,據介紹,雖然一些熱門景區游人如織,門票收入可觀,但落實到保護上的資金極為有限。除去上繳政府、財政、旅游公司和維持人員開支的資金,平均用到遺址資源保護上的資金連門票收入的10%都不能保證。這說明大部分門票收入都進入了風景區管委會的“小金庫”。
其次,漲價後的景區會也會成了那些所在地政府的天堂。從國際慣例看,許多旅游景點的門票,都是低價原則,如在意大利等國家,最貴的景點門票價格也不足其國內人均月收入的1%。可是在我們這裡,由於我國旅游景區的門票定價權在地方政府,而景區收益往往與地方財政收入有一定關聯,尤其在中西部地區,景區收入往往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地方政府不僅不從財政拿錢,他們還指望靠景點增加自己的財政收入。
最後,漲價後的景區會也只能成為那些富人官員的天堂。沒有人不欣賞祖國的秀美山河,但是門票的“漲你沒商量”,讓低收入者望而卻步,即使是近在景區咫尺的普通百姓,也輕易不敢涉足景區。而那些有錢人或者是官員們,則四處悠游,盡餐天下美景。假如李白活在當今,作為一個無職業者,他恐怕也不能隨便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跡,更不可能寫下千古傳誦的《望廬山瀑布》等名篇佳作。
大好的山河,秀美的山川,是大自然惠賜給中國人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秀美的山河應該是全體中國人的天堂!秀美的山河是作為一種稀缺的資源,具有公共屬性,不能為少數人的利益而損害全國人民利益為代價。通過不斷的漲價,讓那些秀美的山河成為“奢侈品”而淪為少數人的天堂,這是大多數國人不願看到的結果,也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背道而馳。
(編輯:申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