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群內最怕的生物破壞是樹根在古建築體內的伸展
日期:2016/12/15 1:34:1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隨著地鐵一號線工程及望春路改造工程的推進,原先被眾多青磚建築物包圍、年近千歲的望春橋不再養在深閨無人識了。現在,站在望春路上就能望見它的美麗身影。然而,細心的人們發現,古橋上兩棵碗口粗的沙樸樹。兩棵沙樸樹扎根於古橋的拱頂橋額處,一粗一細,從橋身西側橋匾處伸出身子,向天空伸開枝桿,而根系卻在石板縫隙中穿梭。古橋的橋板被沙樸樹的根系抱得太緊,有些拱起甚至有些傾斜了。
望春橋上的沙樸樹約有百歲,算是古樹了。而橋樹相擁也已是一道有歷史意蘊的風景了。如何處理橋樹關系,文保部門一直比較為難。最好的情況就是,控制古樹根系的生長,阻止其對橋體的進一步破壞,讓橋和樹和諧共處。然而,這種情況維持起來比較困難。自己這一代是沒見過,反正自兒時起,古樹就長在那裡,聽說“該橋交關會生樹,斬掉又生,瘋長一樣,愈來愈大……”古樹究竟是從何時長出的呢?在《寧波舊影》中,記者看到一幅攝於上世紀20年代的望春橋舊影。畫面中,橋額處叢生的小樹有10余株,直徑5厘米以上的喬木7棵,盤根錯節,老枝縱橫,與橋面石板、橋堍基石合抱為一體,難解難分。上世紀60年代初,每年清明,祖母總會帶我去山下莊祭掃祖父、曾祖父的墓,而所乘航船必經望春橋。每每船漸近橋,幼小的我總會被一棵枝桿粗壯、生在橋側石縫中的古樹而緊緊吸引。對於古建築來說,最怕的生物破壞是樹根在古建築體內的伸展。去年下半年,中山西路上的鹹通塔頂部曾長出一棵灌木,小小灌木將根系深入塔內,致使古塔軀體變形,雨水灌入塔體。
會聯系園林部門,盡最大努力,將古樹活著移走。也請市民朋友及時關注樹與橋之間的關系變化。寧波文保所文保中心主任江懷海這樣描述自己對這一風景的感觸。昨天,他告訴記者,自己曾去欣賞過這一風景,但也很痛心地發現了風景背後,望春橋被擁抱得有點吃不消的囧境:橋上石板被樹根拱起,若不加控制,對青磚古橋的影響是致命的。祖母看到我睜得大大的眼睛,其後便告訴我這樣一個傳說:望春橋像一只俯臥的雄獅,這樹就是獅子的尾巴,誰要是觸動了它,獅子就要發怒,給當地帶來災殃。有一年,有位鄉紳砍了這棵樹,結果當地突遭大火。由於人們敬畏神靈,誰也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所以“獅子尾巴”才被一代代保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