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一個場鎮的變遷 城市綠色發展的縮影

一個場鎮的變遷 城市綠色發展的縮影

日期:2016/12/14 9:52:1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左一)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深入龍鳳古鎮調研船山綠色經濟發展情況。賴明指出,要深度挖掘龍鳳古鎮歷史文化,注重古鎮生態環境保護,確保古鎮有獨特韻味。
    船山區在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走出了一條新路,是遂寧綠色經濟發展的典范。
    沿著龍鳳古鎮一級一級的石板路悠悠走著,豐富厚重的建築風貌,濃郁淳樸的民風古韻,傳統深厚的歷史文化,讓人置身於一種靜谧的環境,產生一種回到千年以前的錯覺。
    相傳千年前,四川遂寧涪江流域一帶有一北厥國,國王名妙莊王。王後伯牙氏生有三公主,妙清、妙音和妙善,而小公主妙善便出生在龍鳳場。早在宋朝龍鳳場已是商旅重鎮。
    為了進一步挖掘和保護古鎮的歷史文化,近年來,遂寧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推進“商旅興市”戰略中作出了在全市實施五大古鎮群建設的決策規劃,圍繞“一座千年的興寧古都、一段永恆的龍鳳良緣、一個美麗的妙善傳奇、一方吉祥的觀音聖地”對龍鳳古鎮進行了重新打造。
    歷史景觀建築三結合 展現古鎮濃厚底蘊
    以往的龍鳳場鎮,雖然早被譽為觀音故裡,名氣不小,卻終難尋亮點。“一條泥水路,幾間破瓦房”的印象還深刻地留在老一輩龍鳳人的記憶中。
    而如今的龍鳳古鎮,無論是街道的建造、管網的鋪設,還是民居的打造、院落的分布,或者是風貌的改造、總體的協調,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特別研究,都透露出設計者的獨具匠心。為了打造特色品位古鎮,體現明清建築的滄桑古韻,景區內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景區建築和道路設施采取特殊工藝進行做舊處理,給游人以進入古鎮、品味歲月的真切感受。
    為了進一步彰顯古鎮文化品位,深化古鎮歷史文化內涵,龍鳳古鎮還規劃建設部分仿古景觀小品,整體收集引進一些原汁原味的古跡或古建築,做足古鎮的耐看性。同時,深入挖掘整理古鎮文化歷史,讓景區內每一道景觀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座建築背後都有一段歷史。讓游客進入古鎮、進入歷史,對龍鳳古鎮景觀過目不忘。
    加大景區環境治理 環境美了游客多了
    為了美化景區環境,讓景區的發展走可持續道路,景區管理部門堅持“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財富”的理念,把創建環境優美鄉鎮作為推動環保工作開展的重點,走實現保護治理並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龍鳳鎮毗鄰渠河,場鎮有著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充分利用古鎮水資源豐富、山水相融的特點,在古鎮廣場、街道、水岸棧道建設水景瀑布和流動水系,用水景扮靓古鎮。
    為了從源頭上杜絕污染源,保障龍鳳古鎮綠色環保,龍鳳鎮關閉了原有的龍鳳造紙廠,並加大環保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各種污染源。場鎮不僅杜絕了高污染企業,還建設了雨污分流的排水設施,建設了自來水廠,保證了居民和游客用上干淨衛生的飲用水。
    在政府部門有效治理下,龍鳳場鎮曾經的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明顯改善。如今走進龍鳳古鎮,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環境治理帶來的變化,無論是道路還是房屋,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從過去低矮的瓦房到現在精美的古樓,從過去的髒亂差到現在的潔淨美,場鎮居民的幸福指數提升了, 魅力綻放的龍鳳古鎮讓不少城裡人也向往。目前,景區入駐文化、餐飲、購物等商家50余戶,開園一年來,共接待國內外游客5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369萬元。
    從古鎮的變遷 看城市的綠色發展之路
    在推進城鎮化中堅持與文化旅游相融合,通過挖掘深厚的觀音文化資源,短短兩年內創建成為國家4A級景區,如今成為馳名成渝的休閒度假地,龍鳳古鎮已成為遂寧近年來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建設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的文化強市,推動文化旅游大發展的一個縮影。
    龍鳳古鎮的發展取得的成功,印證了遂寧綠色發展模式的正確,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景區化城市呼之欲出。遂寧圍繞建設現代生態田園城市目標,全力打造城即是景、景即是城、景城相融的景區化城市品牌。
    近年來,遂寧立足優勢資源開發,成功舉辦第九屆旅游發展大會、觀音民俗文化節,推動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用“大文化”包裝“大旅游”、用“大旅游”提升“大文化”的大氣魄,打響“觀音故裡”、“慈善之都”品牌。充分發揮旅游的先導作用,全方位帶動全市旅游和經濟的大發展。新興旅游產品的誕生為遂寧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帶動了諸多行業的興旺,推動了交通、餐飲、住宿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帶動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2億元,帶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230億元,有力推動了全市第三產業發展。
    隨著龍鳳古鎮這座昔日偏遠的城南小鎮日漸崛起,在遂寧綠色發展這幅巨大的畫卷中,一個特色生態旅游古鎮的輪廓逐漸清晰。遂寧,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正沿著綠色發展的道路,邁著堅定從容的步伐。
    環境美了游客多了
    收入漲了居民笑了

   “以前從來沒想過龍鳳場鎮會有這麼大的改變,簡直跟做夢一樣。”說起龍鳳場鎮的巨變,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周大姐樂得合不攏嘴。周大姐告訴記者,她曾經住在破舊的瓦房裡,家裡收入主要靠老公外出打工,自己在家種地。可沒想到短短幾年時間,家鄉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政府財政幫補下,周大姐家拆除了以往的破舊平房,統一蓋起了四層的小樓。
   “特別是現在景區越來越漂亮,游客越來越多,我老公都不出去打工了,現在家門口做生意,一年的收入當他打好幾年工。”周大姐告訴記者,現在她和老公在自家的門面裡經營著一家小吃店,一到旅游旺季,生意好得不得了。
    在龍鳳古鎮生態旅游業不斷發展的影響下,周大姐的生活變化並不是個例,同樣面對日益增長的收入笑得合不攏嘴的,還有長期賣涼粉的呙女士。呙女士的呙涼粉在以前的龍鳳場鎮小有名氣,可即便如此,以前生意再好,一天也只能賣出一盆涼粉。隨著古鎮的開放,呙女士的涼粉生意引來了春天。“簡直想不到,現在一天賣十幾盆涼粉,到了過節的時候,一天賣30盆也是小意思。”談到古鎮開放一年來的變化,忙碌的呙女士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據了解,在“古鎮經濟”的帶動下,2011年,古鎮居民平均每戶資產在過去的基礎上至少翻了三倍,平均固定資產在80萬元左右,年均收入從過去的5000元提高到現在的3萬元到5萬元。鎮上大部分居民開始自主創業經營農家樂、小吃店和特色旅游產品,笑容隨時洋溢在每個古鎮人的臉上。
    (編輯:李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