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內幾處比較有名的景觀 楓溪 趵突勝景坊 待月峰 龜石
日期:2016/12/15 1:31:4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楓溪
楓溪在滄園西北側,回廊盡頭有一水榭,名叫“楓榭”。楓榭以東,有長廊通向一平台,台上有石桌石凳,游人可在此休息,欣賞楓榭景色。楓榭下是楓溪,水自東泺源河流到楓溪,依勢形成較大水面,又向西流過曲橋,折西北流,形成流水潺潺、兩岸夾明鏡的楓溪景區。盛夏岸柳成行,柳絲低垂,直拂水面,秋季紅葉初染,桂花飄香。秋菊成片點綴於山巖之同,金風拂吹,令人陶醉。
趵突勝景坊
位於公園東門口,在泉城廣場的中軸線上,與泉標遙相對應。高7.5米,柱間總寬9.2米,兩側懸挑各1.5米,其造型為“四柱三間沖天挑擔式”。質地為萊州芝麻白砂石,采用整石構造,用石30噸,防風抗震。顏額磨光花崗石上刻有“趵突勝景”、“觀瀾知源”八個镏金大字,分別是全國著名書法家武中奇、蔣維松先生題寫。石坊浮雕巨龍附柱與游龍戲水靈動浩氣,柱下石鼓狹抱,氣勢博大,宏偉壯觀,高雅大氣,標志性強。
待月峰
待月峰,是宋代遺物,石瘦細長,洞穴似各種月形,從不同的角度觀賞,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夜深月明,月光可透過洞穴灑在地上,形異多變,有詩贊詠:"精靈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渾然成。一年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 待月峰,是宋代遺物,石瘦細長,洞穴似各種月形,從不同的角度觀賞,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夜深月明,月光可透過洞穴灑在地上,形異多變,有詩贊詠:"精靈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渾然成。一年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
龜石
龜石位於漱玉泉的東側,太湖石種。最初為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公元1269-1329)濟南人,元代散曲家,官至禮部尚書,中途棄職歸隱濟南故居雲莊(今俗稱張公墳)。在其歸隱雲莊期間,廣收名石,其中四塊按其形狀分別命名為龍、鳳、龜、麟,總稱為“四大靈石”。現龍石下落不明,鳳、麟二石早已損壞,只剩龜石,龜石姿態優美,紋理自然,玲珑剔透,高四米,重八噸,具有"皺、瘦、透、秀"的特點,堪稱“濟南第一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