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文保單位南梁蕭景墓成開心農場 管理單位:屢禁不止_

文保單位南梁蕭景墓成開心農場 管理單位:屢禁不止_

日期:2016/12/14 21:33:5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位於南京棲霞大道十月廣場南側農田裡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蕭景墓周圍雜草叢生,附近居民在此種滿了蔬菜,將辟邪石刻淹沒其中,成了菜園子“看家辟邪”。今天下午,龍虎網記者來到蕭景墓進行了實地采訪。
  國家文物被雜草菜地包圍文保石碑上晾曬球鞋
  蕭景墓位於棲霞鎮十月村菜地中。下午14點,記者來到蕭景墓神道石刻所在地,站在棲霞大道上,遠遠能望見屹立在菜地裡面的石辟邪,而它對面的神道石刻則被荒草遮住望不見了。沿著通往蕭景墓神道石刻的小路往裡面走時記者發現,路的西邊堆放了大大一堆建築垃圾,繼續往前走,約100米處能夠看見“蕭景墓神道石刻”石碑,上面注明此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在石碑背面“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的字樣下卻晾曬了兩雙球鞋,在石碑的邊上還放置了一塊文物保護警示牌。
  記者在現場看到,石辟邪周圍都是菜地,俨然成了“開心農場”,要想到達路對面的神道石刻,必須經過一條被菜地包圍的小徑,而包圍著神道的則全是雜草,神道底部有一只丟棄的行李箱。記者圍著神道走了一圈,底部的污泥沾了一腳。石辟邪和神道周圍都沒有絲毫的遮擋物保護。
  在現場,記者看到附近的一位居民正在打理菜地。這位居民告訴記者,菜地這一塊以前地面被推平了,長期沒有人過來打理都長滿了雜草,看見別人在這裡開地種菜她也過來開辟了一塊,“開出來種上菜總比荒地都是雜草好。”這位居民說。
  棲霞區文化局:已派人清除雜草和建築垃圾
  記者聯系到了棲霞區文化局文物科,郭科長告訴記者,對於蕭景墓的保護工作以及周邊環境的治理,棲霞區文化局一直很重視,“蕭景墓在我們的屬地范圍內,工作人員對它的管理其實一直在進行,我們每一年都會對墓陵周邊的雜草進行多次的清理,上一次清理是在今年的8月份。”郭科長表示,今年的3月和5月,文化局也都組織了專業人員對墓陵的雜草進行清理,“雖然我們每一年都要清理很多次,但是由於這個地區土地比較肥沃,雜草生長的速度實在太快,所以有時會出現清理不及的情況。”對於在文物周圍種菜的問題,郭科長說:“我們每次到現場進行巡查和管理的時候,只要看到有人種菜的情況,我們都會給予取締和處理,但是你剛處理完,他們又會繼續種,其實這也是我們管理中的一個難點。”
  除了種菜,墓陵北側還有傾倒建築垃圾的情況,郭科長表示,目前區文化局已經聯合當地城管部門,對建築垃圾進行清理,城管部門還將跟蹤查處,對傾倒建築垃圾的單位給予處罰。另外,郭科長告訴記者,在屬地的文物保護單位都裝有攝像頭,方便文物監控室的工作人員對於各文保單位的實時監控。“我們每一個文保單位都有相對應的攝像頭進行監管,對於周邊的環境,比如說攝像頭上的死角,我們會定期派人去現場查看,如遇到投訴舉報,我們也會第一時間處理。”
  墓陵所在地預建文物公園目前已申報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蕭景墓所在的位置及周邊區域原屬拆遷地塊,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征用已有十多年的時間,由於蕭景墓屬於全國文保單位,墓陵所處的文物保護監控地帶一直未被使用,如今,棲霞區文化局與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准備聯合在墓陵所在地建造一個文物公園。“我們的各項方案已經在申報當中,因為要上報國家文物局,所以申報的周期相對較長,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把我們的文物保護起來,以後更便於游客的游覽。”郭科長說道。
  相關資料:
  蕭景墓與中國書法史上的絕響“反左書”
  梁吳平忠侯蕭景墓位於南京棲霞鎮十月村農田中。蕭景墓是梁武帝叔父蕭崇之之子,梁武帝的堂弟蕭景的陵墓。
  蕭景墓前現存石刻2種3件,其中石辟邪兩只,東西相對。西辟邪於1956年曾掘出地面,因破碎無法修復,於是又埋入原來地下。東辟邪為雄獸,原來從腰部斷為兩段,左前腿、底座也斷,於1957年5月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重修。
  墓神道僅存一石柱,現存石柱為神道西側石柱,是南朝陵墓石柱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之一。神道上面反刻“梁故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平忠侯蕭公之神道”23字,屬於梁朝初年的“反左書”。“反左書”在大同年間盛行,其後便銷聲匿跡,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絕響。
  梁普通四年( 523年)蕭景卒於郢州治所江夏郡城(今湖北武昌西南黃鶴山上),時年47歲。梁武帝诏贈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谥曰忠。蕭景死後,初葬於江夏,後遷葬建康(今南京)。蕭景墓至今仍未發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