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故宮慈寧宮後殿多處開放 後宮大佛堂首露真容(圖)

故宮慈寧宮後殿多處開放 後宮大佛堂首露真容(圖)

日期:2016/12/14 11:06:5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繼去年10月10日故宮雕塑館開放三個展室後,今天起,位於慈寧宮後殿的佛造像館和磚石畫像館展室也正式亮相。這裡正是著名的後宮大佛堂所在地。至此,作為故宮博物院常設展覽的雕塑館實現全面開放,共展出文物397件。

故宮慈寧宮後殿多處開放 後宮大佛堂首露真容

記者從故宮博物院獲悉,今天新開放的“佛教造像館”展室位於慈寧宮後殿的大佛堂明間及其東暖閣。大佛堂西庑為“磚石畫像館”展室。

大佛堂展示的佛教造像共分成兩個部分。其中明間展示的是不同時期、不同材質,從而呈現不同藝術風格的佛教造像70尊。比如有西晉的青瓷佛像,北魏的泥塑彩繪供養菩薩像,唐代的善業泥、石比丘像,宋、遼、金、明、清各代的木雕佛、菩薩、羅漢像,明代夾纻佛像,明清德化窯白瓷塑像,以及清宮舊藏的壽山石十八羅漢像等。大佛堂東暖閣展示的是金銅質地的佛教造像74尊,始自十六國時期,訖於清代,分為漢地佛教造像和藏傳佛教造像兩類,精品迭出。

大佛堂西庑的“磚石畫像館”展室,展出畫像石與畫像磚62件。在這裡可以欣賞到漢代藝術唯美流暢的曲線,“神仙世界”熱鬧喧囂的場景,生動形象的家居廚房,還有十六塊宋代二十四孝題材的磚雕,體會工匠們以磚石為布、以錘鑿刻刀為筆的創作,體驗古代人的精神世界。

小貼士

大佛堂,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嘉靖皇帝為其母親蔣太後修建的起居之所。現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時的格局,為清朝太後、太妃等人的禮佛之所。殿內分明間和東、西暖閣三部分,原陳設有佛龛、佛像、佛塔、供案等,故俗稱為“大佛堂”。

1973年,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訪問洛陽白馬寺,將此處陳設包括明代夾纻三世佛和十八羅漢像在內的2000余件珍貴文物,拆卸移運到洛陽白馬寺等處。

隨著雕塑館的開放,故宮博物院向“完整的紫禁城”的目標又跨進了一大步。至今未歸的這批文物,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慈寧宮大佛堂。

(來源:法制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