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鎮安的清代古寨確實擁有一個形式酷似西安城牆的寨牆

鎮安的清代古寨確實擁有一個形式酷似西安城牆的寨牆

日期:2016/12/15 1:18:5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東西南北有4個城門,城牆全部用青石砌成,牆體有垛口,還有步道。這樣的描述是不是很像西安城牆?位於鎮安的這個清代古寨,確實擁有一個形式酷似西安城牆的寨牆。記者在“五一”小長假期間隨省文物局工作人員一同踏勘了這座古山寨。

  古寨原為躲避戰亂而建

  這個古寨叫“大寨”,位於鎮安縣張家鄉三台村。山寨建在四五條山脊中最高一條的頂部,三台村一位85歲的老人說,在過去這裡被稱為“五龍捧聖之地”。寨子在山頂最險的地方用青石條砌成,寨東部開闊處寬76米,寨西部地形狹窄,寬處僅15米。南北狹長蜿蜒達250米左右。

  鎮安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李廣說:“根據史料記載,大寨當初為容納寨下百姓前來躲難而修建。當年建寨時,修有東西南北4個寨門,這麼多出口在鎮安古山寨中實數罕見。”

  寨牆形制似西安城牆

  5月3日,省文物局的專家前往三台村尋訪大寨。由於山上植被茂盛,從山下看已完全遮住了古寨。可爬上1000多米高的山頂,古寨青石砌成的城牆和寨門立刻露出了真容。

  從南邊的寨門進入,裡面的寨牆已部分坍塌,但從殘存的牆體上還能看到垛口和射擊口。令人驚奇的是,在山巅修建如此高大的建築,石塊縫隙中竟沒有一絲粘合成分,整個寨牆和城門都是純堆砌結構。讓人不解的是,整個工程需要那麼多規則的好石料,不知當初是怎麼從陡峭的山下運上去的。

  東南西北4座城門也均由條狀青石堆砌而成,城門從形制上看修建時應該是個多層建築。從城門往山下各有一條上山小路,李廣說:“這樣的布局既方便進寨也方便撤退,還有利於駐守時從4個方向防守。這個山寨的寨牆整體從形制上看,跟西安城牆很相似。”

  古碑記載古寨修繕過程

  在古寨西部南城牆邊的遺跡顯示,這裡曾設3米寬、15米長的街道。專家分析,這應是老百姓在寨中避難時進行交易或買賣的集市場所。同時,在這個方位還建有一座精巧的關帝廟,石廟前和兩側有三塊古碑,分別記載著清嘉慶、鹹豐兩次大修中的一些事。

  其中,鹹豐元年(1851年)的石碑上,記載了當年160多人曾捐款對山寨進行過大修的事宜。

  延伸閱讀

  鎮安已發現山寨200余座

  數量之多全國罕見

  昨日記者從陝西省文物局獲悉,陝西在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在人跡罕至的鎮安深山發現眾多鮮為人知的古山寨。鎮安境內發現的山寨多散落在險要山巅和隱蔽之處。文物普查表明,全縣共有石砌山寨遺址200余處,自然天成洞穴遺址300余處。

  專家介紹,這些山寨、洞穴構成了秦嶺深山獨特的古代山林治安防御體系,被譽為“東方古老寨堡”和“秦嶺險峻奇觀”。其中可容納百余人的有70多處,可容四五百人的大型山寨有10多處。鎮安古山寨地勢多險要,是目前陝西山寨中保存完好、數量最多的縣,這在全國也實屬罕見。專家表示,這些山寨是寶貴的古老寨堡文化遺產,對研究秦嶺古山寨修築技術和明清軍事防御史、民間防御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同時對了解當地明清時代乃至民國時期的政治、歷史、文化和社會治安狀況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組稿件文/圖 記者張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