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國傳統民居四合院的油灰地仗出現越做越厚的趨勢

中國傳統民居四合院的油灰地仗出現越做越厚的趨勢

日期:2016/12/15 1:19:3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油灰地仗(簡稱地仗)是由磚面灰(對磚料進行加工產生的磚灰,分粗、中、細幾種)、血料(經過加工的豬血),以及麻、布等材料包裹在木構件表層形成的灰殼,主要起保護木構件的作用,由於在它的表面塗刷油漆,所以,它又是油漆的基層。清早期以前的地仗做法比較簡單,一般只對木構件表面的明顯缺陷用油灰做必要的填刮平整然後鑽生油(即操生桐油,使之滲入到地仗之內,以增強地仗的強度韌性及防腐蝕性能)。清早期以後地仗做法日益加厚,出現了不施麻或布的“單披灰”,包括一道半灰、兩道灰、三道灰乃至四道灰做法,更講究的則有“一布四灰”、“一麻五灰”、“一麻一布六灰”,甚至“二麻六灰”和“二麻二布七灰”等做法。講究的四合院木構地仗,重點構件要做到一麻五灰,其余構件大多做單披灰地仗。王府建築的地仗可厚於—麻五灰。
  在木構件表面做地仗,在清代早期已形成制度。清代以來,木構地仗所以出現越做越厚的趨勢,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清代建築多承自明代,因年久反復修繕,原有構件大多不太平直圓順,稜角也不完整,只能通過加厚地仗、使麻糊布、過板閘線等工藝手段得以再現昔日光彩;其二,實踐使人們懂得,很簿的地仗是不能長期抗御自然界各種侵蝕的,因此加大地仗厚度,加強地仗的拉力(糊布或使麻),也就成為必然。


本文由 古建磚瓦 http://www.gujianzhuanwa.net收集整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