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納入保護已成當務之急 上海現在還有大量名人故居也處在可自由買

納入保護已成當務之急 上海現在還有大量名人故居也處在可自由買

日期:2016/12/15 1:30: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國家文物局出台名人故居的相關認定標准,此舉表面上是通過立法的手段來保護名人故居,反映的則是整個社會在熱鬧的建設過程中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不夠的現實情況。 說明青瓦文物保護工作者已經發現了名人故居的特殊性,這樣就能根據其特殊性來實施相應的措施。名人故居保護的章程正式出來後,還應根據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具體問題做及時和定期的調整、完善。他們所售的4層小樓就是康有為本人當年住過的地方。“院子旁邊有幾棵廣玉蘭,這就是康有為親手種下的。”當然開價也不菲,要1000萬人民幣,且不能還價,“這是名人住過的地方,也算風水寶地,價值無法估計。”張先生賣力推銷著。

    類似的情況一直在發生。只不過,追溯到以前,很多名人離當時的時代還不夠遠,人們也沒意識到要把他們的故居保護起來。另一方面,之前很多大城市的老城區都完好保存著,而今老城區都不見了,平房變高樓,因此公眾把對傳統的眷戀寄托於名人故居,大家都覺得傳統的東西不多了,傳統的街坊越來越少,因此能保留一處是一處,能少拆一處是一處吧。公眾都很激動,其實他們不知道比梁林故居更重要的名人故居被拆掉的也有很多呢。梁林故居獨獨受到如此關注,一方面可能是大家對他們的事跡更熟悉一些,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公眾對於他們夫妻在保護北京老城區問題上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同情。康有為的故居也要賣了?”聞訊的不少市民表示不理解,畢竟康有為故居所在的中華新村門口,幾年前由靜安區所立的“康有為海上歸隱處”銘牌的光澤還沒有褪去。

    上海現在還有大量青瓦名人故居也處在可自由買賣之列,納入保護已成當務之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物主管單位對這件事情的處理,以往僅僅是按照文物保護條例照章辦事,而這次除了依法辦事還能關注到公眾的訴求。對此還能舉出一例,如位於北京市西四磚塔胡同的魯迅故居,是魯迅搬遷至現北京魯迅故居之前的居所,那裡一直並沒有被認定為“名人故居”。,這並不是說之前沒有相關的條文可依。因為之前一直是把名人故居視為不可移動文物,其認定也是按照不可移動文物的認定來做的。康有為很喜歡這個地方,一住就是8年。據銘牌上介紹,康有為常在園中吟詩作畫,潑墨揮毫。1917年,他的60壽宴在此處舉行,其名著《廣藝舟雙輯》也在這裡完成。而現在有望把名人故居專門作為一個項目來保護,這說明文物保護工作者已經發現了名人故居的特殊性。

    其實世界各國都面臨類似的難處。這個領域的文化遺存,其實不能僅僅依靠政府來保護,在國外,有的是社會團體,如某個名人的“粉絲團”出面來做具體的保護工作。而這次國家文物局雖然或將從政府層面出台相關章程來專門保護名人故居,其反映的則是社會公眾對文化遺產和歷史遺存的關注。但是,保護工作仍然應該是多方的。如果這個針對名人故居保護的章程正式出來了,我建議還需定期修訂完善,因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問題,那就要及時修正,尤其是諸如“名人”是以何標准來認定之類的。據我所知,康有為在全國留下的遺跡並不多,為什麼不能好好保護,要這樣賣來賣去呢?”其中一位郭先生對記者表示。 一位老住戶告訴記者,現在院子內的一些房子是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由於環境與康有為居住時已經發生了不小的改變,所以至今並不是文保單位,只是在幾年前被認定為旅游線上的一個景點。而名人舊居保護專家、青瓦同濟大學著名教授阮儀山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