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北京3840處文物獲“身份證” 中軸線多處古建築大修

北京3840處文物獲“身份證” 中軸線多處古建築大修

日期:2016/12/15 1:19:4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北京市3840處不可移動文物都已經全部完成認定,並向社會公布了文物身份。其中七成為沒有等級的普查登記文物。昨天,2014年北京市文物工作會議召開,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表示,本市成為全國首個為普查登記文物設立保護標志的城市。有了這些認證,這些文物將獲得“免拆”權。

  掛牌文物獲“免拆”權

  據市文物局介紹,截至目前,本市各區縣文化委員會已經依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確認的“普查登記項目”及相關工作成果,完成了不可移動文物認定並經所在區縣人民政府同意後予以正式公布。

  除遺址、墓葬、石刻等部分不便於安裝的項目,文物部門已完成普查登記文物的掛牌保護工作。裝上一塊金屬牌,古建築就將開始享受文保單位的待遇。這意味著,暫時沒有等級的不可移動文物已經獲得了“免拆”權。舒小峰表示,本市組織開展的普查登記文物掛牌與公布工作,為今後加強文物保護、宣傳文物保護理念、完善文物安全監管等工作奠定了基礎。

  中軸線多處古建築大修

  據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王玉偉介紹,今年本市將重點開展“中軸線文物保護修繕計劃”,“西山文物保護修繕計劃”、“長城文物保護修繕計劃”、“圓明園文物保護計劃”等一批項目。

  中軸線上的大高玄殿、壽皇殿將進入全面修繕階段。長城修繕將重點在平谷紅石門段開展,該段位於京津冀交界處,修繕完成後將有望向公眾開放。此外,文物部門今年還將對西山的北法海寺和圓明園進行文物考古勘探。

  據王玉偉介紹,目前大高玄殿建築群的主要建築之一乾元閣已進行了搶修。今年,文物部門將啟動對大高玄殿的全面修繕。

  此外,壽皇殿修繕方案已基本完成。只是對此前老少年宮留下的遺跡是否保存還有一些爭議。王玉偉表示,例如原來少年宮的標志性建築“少先隊員像”下的水池是否保留等,專家尚未統一意見。

  名人故居要有界定標准

  名人故居一直為公眾所關注,但名人故居究竟怎麼界定,還沒有統一的標准。“各行各業說法不一樣,有的從建築角度,有的從社會影響力角度,也有從行業的水平上來考慮,所以名人故居的種類非常多。”王玉偉表示,此前在文物建築的名類中並沒有名人故居類別,因而不少名人故居淪為只有一個門牌號的“空殼”,缺乏保護,甚至“有名無實”,破落不堪。

  “什麼樣的故居算是文物將有准則性、可操作性的文件。”王玉偉介紹。今年文物部門將針對名人故居出台明確標准。通過制定標准,對納入文物范疇的名人故居加強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