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數歷史文化古城名村為加強保護古建築 編制了保護規劃
日期:2016/12/15 1:30:3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正在建設中的仿古民俗風情村北塘小鎮有望在"五一"與游客見面。作為整個古鎮的亮點之一,北塘雙壘炮台營復建工程已經完工,重新架設的兩尊大炮再現當年天津海防風采。 擁有超過600年歷史,時至今日仍以物美價廉的海鮮而聞名。在濱海新區成立後,北塘區域被確定為開發開放的重點。目前,北塘正通過部分恢復明清時期建築風格,引入老字號、博物館入駐等方式,打造一個全新的民俗風情村北塘小鎮。
北塘地區早在明嘉靖年間就設有炮台,位於薊運河入海處,清朝道光年間又經過復建。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作為大沽口防御體系的北翼,北塘炮台為抵御外來入侵發揮過重大作用。 建設中的北塘小鎮在東側入口處專門設立了雙壘炮台營,對北塘東大營雙壘炮台遺址進行保護性開發。記者在建設現場看到,兩尊仿制"克虜伯"大炮已經在城門樓的炮台上架設起來,整個炮台距地面27.7米。大炮全面還原了歷史上克虜伯大炮的炮栓、炮身、高低起落架、提彈機等10余個系統。
在兩座炮塔的一側各有一個斜坡式觀光廊道,將炮台與地面連接起來,這就是歷史上是運送炮彈的馬車車道。圍繞炮台營還建設了北塘雙壘廣場,兩側建有輔樓。江西目前是中國古村鎮數量最多、類型最多樣、保存相對完好的地區之一。江西已有21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84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覆蓋全省所有設區市和40多個縣(市、區)。江西婺源古村旅游的代表景區之一,有“中國茶文化第一村”的美譽,古樸的建築和優美的風光,吸引著中外游客紛紛前來。由於村裡旅游火爆,特別是節假日旅游旺季,游客餐飲住宿接待往往非常緊張,不少村民便將自家古宅古建翻新改造成飯店、旅館,豎起大大小小的招牌。
在江西數量眾多的琉璃瓦古村鎮中,具有旅游開發價值且能吸引大量游客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古村鎮則處於人少聲稀的狀況。江西鷹潭市洪湖曾家,上世紀80年代初曾有500多戶居民,目前村裡只有十幾戶人家,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村裡隨處可見閒置破敗的木結構老屋。改革開放以後各家各戶陸續搬出老宅,到周邊興建鋼筋水泥的樓房,村裡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到外面打工了,高速公路旁邊的洪湖曾家成了完完全全的“空心村”。
三是村落文化資源大量流失或破壞,得不到有效保護,造成古村鎮的“萎縮化”。 上清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後,面臨的資金投入壓力非常大。”上清鎮副鎮長江毅宏介紹道,“天師府、上清宮等旅游景點主要由旅游公司來保護開發,而涉及鎮上百姓利益的古街道路面改造、排水設施改造、沿街房屋立面改造等。
江西部分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至今沒有編制琉璃瓦保護規劃;有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編制了保護規劃,但往往只注重文物“點”的保護,而忽視街道巷弄“線”和整體空間格局肌理“面”的保護。文物部門對包括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在內的古村鎮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點”的保護。是文物部門古村鎮保護的重要落腳點。文物保護專家肖發標表示,保護古建築古民居等面臨著產權不明晰的問題,很多老建築因為產權問題得不到相關部門的統一保護,其中個人產權的古民宅被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後最難得到保護。
最重要的是獲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2003年評為江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後,我們就將上清鎮保護規劃進行了廣泛宣傳,讓群眾都知道保護開發古鎮的重要意義,讓保護規劃成為上清鎮居民政府共同保護開發古鎮的鄉規民約。”上清鎮鎮長趙俊波表示。當地木結構老宅保存不多,老街府前街沿路絕大多數是兩三層的現代小樓,沿街牆面上貼著仿古木柱木窗等。“現在大家都願意住小樓,鎮政府從房屋面積、層高、外觀等方面進行統一規劃,使新建樓房‘穿衣戴帽’與傳統木結構風格結合起來。
保護開發中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如果政府健全政策措施,加強引導,將居民利益和古村鎮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就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其實,合理開發利用是對琉璃瓦古村鎮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