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文物資料均說妙樂寺青磚塔可能就是始建於唐宣宗時期
日期:2016/12/15 1:36:5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清嘉慶六年辛酉科三甲進士,曾任永順府、常德府教授。范仲映故居建於清嘉慶年間,是磚木結構,由正棟和朝門組成,正棟坐西朝東,面闊20米,進深8.86米,面積177平方米,青磚磚木結構,三開間,硬山頂,封火山牆,高兩層;朝門坐南朝北,面闊2.76米,進深2.17米,面積約6平方米,硬山頂,封火山牆。中山市的九鎮被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從此中山市的獨具一格被世人所認可。
由於宣宗曾當過和尚,所以一改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不少焦作文物資料均說妙樂寺塔始建於唐代,但是沒有具體年代,根據上述史實,筆者猜測妙樂寺塔可能就是始建於唐宣宗時期。這樣銅錢就更加缺少,不利於商業流通。鎮政府門前有兩條街道,一條古街,一條懷安路。懷安路兩邊商鋪林立,道旁建有一座農貿市場,市場內人聲鼎沸,一片喧騰。與懷安路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附近的懷遠古街兩旁,上百家的舊建築已經破爛不堪,磚木瓦結構屋檐和門面大多變形開裂,搖搖欲墜,隨時有坍塌的危險,部分老屋已經坍塌。我們想自行翻修重建,有關部門又不允許,道路也不修整,我們怎麼過日子呀!”古街部分現住居民們講述,科學合理保護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已經刻不容緩,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行動起來,讓懷遠古鎮不要再繼續損毀下去。逃避軍役的,和作奸犯科的都加入到了和尚們的行伍,使得寺院成了藏污納垢的地方。五代對佛教的態度,並不是到了世宗這朝才急轉直下的。後梁龍德元年(921年)政府即再申明令,願出家者須入京師比試經業。這麼一來,出家便不再是件容易的事,私度的可能性大大減小。
大家來到妙樂寺塔前參觀,所看到的為何僅是一座沒有寺院、塔門的古塔呢?原來這裡是一座占地百余畝的寺院——妙樂寺,平時香客商賈雲集,香煙缭繞,主體建築有山門、鐘、鼓樓、白衣殿、中殿、後大殿、培殿等大殿。組織吊車和挖土機出動30多次,幫助商戶搬運物品和拆遷房屋。截至目前,該鄉圓滿完成了妙樂寺塔核心區32戶商戶、4000余平方米的房屋拆遷工作,各項補償資金全部補償到戶,真正做到了和諧拆遷、文明拆遷。在碧波蕩漾的沁河邊上,聳立著一座巍峨壯觀的千年古塔——妙樂寺塔。在懷遠鎮境內,碼頭、騎樓街、商號、會館、古官道巖畫、懸棺葬、翔鹭紋銅鼓、三界廟和大觀寺青磚古建築等名勝古跡數不勝數。此外,潮州會館是當年紅七軍軍部駐所,存有紅軍標語、漫畫等舊址,現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泉得名於泉水的聲音像馬由遠處飛奔而來,傳說泉裡住過一匹白馬,在靜夜出來飲水,泉水的聲音與馬蹄聲相融合。與白馬泉相鄰的令一口泉是噴珠泉,因其泉池底部的小氣泡像珍珠一樣連綿不斷,因此而得名。歷代君主都對佛教以極高待遇和大力提倡,到了唐敬宗時佛教勢力日益膨脹,逐漸威脅到封建統治,而唐武宗本人又是一個虔誠的道教徒,因此他即位後,便開始籌劃砭佛。又令勘檢所有寺院及其所屬僧尼、奴婢、財產之數,為徹底滅佛作好准備。同年四月,即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全面毀佛運動。僧尼不論有牒或無牒,皆令還俗;一切寺廟全部摧毀;所有廢寺的銅像、鐘磬悉交鹽鐵使銷熔鑄錢,鐵交本州鑄為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