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走進周莊

走進周莊

日期:2016/12/14 10:39:5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來周莊是沖著它的名氣,離開周莊的時候沒有什麼留戀。
    這些年所到之處,大致都有這樣的習氣,也怪不了誰,只慶幸以前來過,心底留下的是幾幅靜物般的水墨畫。朋友說,我們還是去看看顧炎武故居吧,於是幾個人驅車趕到了千燈鎮。千燈也是水鄉古鎮,據說歷史比周莊更久,但是保護得不夠好。千燈人能引以為豪的是這裡有顧炎武故居和他的墓冢。顧炎武的事跡,我知道的不算多,但是從小就記得他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他為反清奔波,離開故鄉後,一直在北方。作為學人,他也極為關心民生,曾千方百計地想把江南比較先進的生產經驗介紹到北方;他思想開明,有人還說他在山西開過票號(票號即錢莊)。他不僅認為自己“有責”,而且一生實踐,既不是為了朝廷的表揚,也不是為了百姓的擁戴,更不圖一官半職。這是一個真正憂國憂民的人,所以他一定是寂寞的,他喊出“匹夫有責”時,不獨統治者會嫌他多嘴,民間也會有“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的埋怨的。而他就是那種“進亦憂,退亦憂”的人物,直到生命的盡頭,“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這樣的人格,應當為中華民族萬世景仰。
    就這麼想著,走到了顧炎武故居,沒想到雙休日的中午,作為一個知名的“景點”,竟然是鐵將軍把門!冷清的小街上沒有什麼人,也無從打聽是什麼原因,街邊的一位老太婆說,平時就沒有什麼人來,一天賣不出幾張門票,工作人員的工錢都成問題了。看這種情形,估計不會是亂說。朋友托人去找管鑰匙的人,幾經周折,還是空手而回。我站在故居之外,怅然久之。我再也沒想到在大家都自豪的盛世,顧炎武故居門前如此冷落!周莊的萬頭攢動,朱輪華毂,與此形成鮮明的對照,想到這裡心頭一陣悲涼。
    回想到過的旅游勝地,當地都以各界名流履痕為榮,或題詞,或留影,或有所稱贊,都廣為宣傳,轉而變為巨大的商機。面對顧炎武故居的冷清,我不禁想到,如果有一位傳媒瘋狂跟蹤的名流自幼私心仰慕顧炎武,或是忽然悟到不能不看顧炎武故居,或是值逢顧炎武誕辰幾百幾十周年,於時感慨地說上一番話,又有媒體大事張揚,終於使有關方面認識到這裡是真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所在,有可能就此掀起開展“向顧炎武學習”的活動,一時間,天南海北的同志們都會自覺地來到顧炎武的故居,參觀學習,顧宅也如沈萬三廳堂門前一樣車水馬龍,游人如海,千燈鎮也隨著顧炎武名聞天下……
    轉而一想:這符合顧炎武的人格願望嗎?我立刻疑心這種願望的合理性。我們覺得不公的事,其實也許正是歷史的一種必然,否則中國史就不會寫成這樣了。顧炎武是寂寞的賢人,以他的胸襟,不會在意門可羅雀還是門庭若市,雖然他的門前長久地冷落。他的心,在布衣的冷暖,而不在權貴的炎涼。據說顧炎武故居裡面有幾株古槐,立於古槐下,想其人發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感喟,定當有新的感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