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國古建築的基本修繕次序

中國古建築的基本修繕次序

日期:2016/12/15 1:24: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中國古建築的基本修繕次序
  1.建築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頂,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築結構的特征:木構架結構(木構架:屋頂和屋身部分的骨架)。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橫梁組成構架,四根柱子組成一間,一棟房子有幾個間組成。
  3.建築群體布局的特征:組合原則:以院子為中心,四面布置建築物,每個建築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並在這一面設門窗。規模較大的建築由若干個院子組成。有顯著的中軸線,線上布置主要的建築物,兩側的次要建築多作對稱的布置。
  4.建築裝飾及色彩的特征
  裝飾細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結構構建經藝術加工發揮裝飾作用。
  色彩:古代建築中最顯著特征之一。宮殿廟宇中黃色琉璃瓦頂,朱紅色屋身,檐下陰影裡用藍綠色略加點金,在襯以白色石台基,輪廓鮮明富麗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磚牆瓦頂,或用粉牆瓦檐,木柱,梁枋門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畫:建築裝飾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內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頭上。構圖密切結合構件本身的形式,色彩豐富。明清時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藻井:中國傳統建築中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名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預防火災之義。一般都在寺廟佛座上或宮殿的寶座上方。是平頂的凹進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上有雕刻或彩繪,常見的有“雙龍戲珠”。

本文來自曲阜市至聖琉璃瓦廠 http://www.fangguwa.com 原創,轉載請注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