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古城綜合開發項目走上簽約前台。“只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實現保護與開發的緊密結合,才能讓泰寧這座1340余年歷史的古城重新擁有旺盛的生命力。這裡不僅有江南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
琉璃瓦建築真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建築群,還包括跨度500多年從明早期到清晚期保留下來的眾多歷史建築,是我國江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
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脈厚重輝煌的歷史、一座古韻猶存的明城。”這“四個一”是對泰寧自然人文的高度概括。古城綜合開發這個項目,將通過合理布局古城商鋪、娛樂、美食區域,把泰寧古城建成一個以古建築藝術觀賞、民俗風情體驗、安養休閒為一體的旅游風情體驗社區。讓古城早保護,早開發,泰寧縣做了土地收儲、管線下地、立面改造等大量的前期工作,並聘請北京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和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進行高起點、高規格的規劃設計。蘇州拓展發展空間、彰顯山水優勢、全面走進“太湖時代”的重要戰略舉措,從規劃到開工建設,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桃花塢是今蘇州市桃花塢大街以及阊門歷史文化街區。桃花塢因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而聞名於世,弘治十六年,34歲的唐伯虎在皋橋之北桃花塢買地築室,署額“桃花庵”,死後也葬在桃花塢附近。桃花塢地區還擁有一批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和民國建築,都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若不及時加以搶救、保護,將毀於一旦。因此,抓緊對桃花塢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對於延續蘇州文脈,保存蘇州固有的文化形態和獨特的文化個性,向世界彰顯蘇州鮮明而淳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外來人員對文物保護意識單薄令經久失修的古建築更加殘破不堪,因而發動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整治工程。在設計師和古建築保護相關人士的跟帖和回復的照片中我們看到,所謂的蘇州古城牆修復只是重新披上了“鋼筋水泥”,“古”韻卻不復存在。
樂居是宜居和利居的綜合與提高”的理念,吳江提出了全面建設樂居吳江的目標。這次古村落、古棧道、古橋梁調查鑒定,是在“三普”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清查實鎮沅歷史文物資源。 而濱湖新城建設、軌道交通4號線,也讓這座城市備受矚目。古棧道、古橋梁的名稱、位置、地理坐標、年代、類別、數量、占地面積和特征等基本情況;保存情況和損毀原因;一是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建設古城文廟,修復進士街、九舉巷、繡衣坊、進士門樓、狀元故居等古宅、古街、古井、古牌坊,再現明代官宦與尋常百姓生活場景;要特別注重生態保護、生態景觀的
琉璃瓦建設和提升,還要和城市慢行系統相結合,讓居住在新城中的老百姓有更多休閒的地方,體現“樂居”的理念。隨著泰寧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知名度的不斷擴大,我們對這個項目的前景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