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被人們遺忘的的古建築磚瓦

被人們遺忘的的古建築磚瓦

日期:2016/12/15 1:24: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不久前,新加坡媒體針對影星成龍捐獻給新加坡科技大學的四棟中國古建築進行了後續報道。新科大在這幾棟古建築的使用方面嘗試新意,欲將這些“櫥窗文物”變成“活教材”,將其拆離原址,放入校園,雖然有意見認為新科大的舉動非常正面且具有推廣性,但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成為學生們“生活空間”的一部分。新科大校方表示,“這些古建築將成為有實用和使用價值的歷史性建築,而不是沒有生命的文物。甚至可以把戲台當成小型表演場所,在亭子內休息,在兩棟古厝內辦研討會,開展覽,甚至當成課室等。

    成龍20年前開始收集古建築,這次捐贈新科大的包括一個古戲台及一個二重亭,均有240年歷史。例如認識什麼是”卯榫“,建造方法和系統與現代建築方式有何不同,也可用來認識與了解古建築材料如何經受時間和氣候的考驗、應如何進行保養等。這些靈活運用古建築的方案無論從普及中國文化還是傳播古建築結構精髓方面都是一件好事。建築師們的擔憂其實跟中國國內目前古建築所面臨的狀況也有很大關系。將縣城的古建築拆遷至大城市、與商業建築相結合的案例這些年來越來越多,此外還有不少人看中了其中的收藏價值,直接去向村民購買他們的祖業。國內建築師普遍認為,建築(特別是民間建築)與所處的地域環境有著根本的關聯,是當地文化的直觀體現。“許多建築的結構和功能只有在當地才有意義,甚至有些離開了原址便成為了不合理、不科學的結構。不過古建磚瓦廠流失的狀況在當地人眼中看來,又是另一種樣貌。

    中國很多地方已經很難找到歷史存在過的痕跡,“將建築拆成碎片拿到異地重建,這對於古建築來說只是得到保留,而不是保護。如果將古建築遷至別處,那因地制宜的建築精髓就更挖不出了。” 在胡倩看來,沒有什麼是比保護建築文化更重要的。古建築是保留不是保護。存在一大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