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建中發現傳統智慧:雨天不濕腳 綠地不用澆

古建中發現傳統智慧:雨天不濕腳 綠地不用澆

日期:2016/12/15 1:19:5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雨天漫步恭王府,你會發現在方磚古道上竟沒有積水。這裡鋪的古磚有極好的滲水性,趕上雨大,雨水還會自然排向路邊的綠地或牆邊的暗溝。恭王府栽種的古樹,樹坑也比地面稍稍低一點,雨水也會順勢流向這些樹坑。 

在這座200多年前建造的古宅中,據說能做到“雨天不濕腳,綠地不用澆”,因為當時的建造者在地面的鋪設時,已經顯現了超前的科技智慧,很好地考慮到了雨水滲透和收集。 

大師梁思成曾說過:“研究中國古建築實物的主要目的,便是分析其工程藝術的價值及歷代作風手法的演變,知己知彼、溫故知新,已有科學技術的建築師增加本國的學識及趣味,創造力量才會不自覺增加起來。”可見,古建中凝結的科技智慧,也是值得現代人借鑒的。 

繼第六屆雪花純生·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在全國啟動之後,由華潤雪花北京公司主辦、北京攝影愛好者協會網站、京內網協辦的北京分賽現在也正式啟動了。與此同時,大賽的大型主題外拍活動也將再度出發。在這個以 “光影園林”為主題的外拍活動中,從宮殿壇廟到鄉土村落,從園林會館到橋梁水利,從建築整體到局部裝飾,皆可成為拍攝對象。你可以拿起相機,用鏡頭展現古建築中折射出的智慧。 

當你拍攝恭王府的建築與樹木中透射的光影之美時,也是在告訴觀影者,這些古建築中的山體、牆體其實在設計之初都考慮到了建築物的冬季御寒和夏季降溫。這裡栽種的高大的落葉型喬木,當初選種時也考慮到了幫助房屋在夏季獲得陰涼,在冬天獲得光照。這些節能的設計,都是古建中蘊含的傳統智慧。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和華潤雪花聯合主辦的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現在已成為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古建築攝影比賽。大賽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的五屆,在為廣大古建築及攝影愛好者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古建的科技之光,為中國古建築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影像記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