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民間藝人用木材制作的重檐歇山建築真是巧奪天工

民間藝人用木材制作的重檐歇山建築真是巧奪天工

日期:2016/12/15 1:28:5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歇山頂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還有四條戗脊。正脊的前後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頂的第二檐與庑殿頂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築物造型富麗堂皇。在等級上僅次於重檐庑殿頂。目前的古建築中如天安門、太和門、保和殿等均為此種形式。形成兩坡和四面坡屋頂的混合形式,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俗稱九脊頂。宮殿建築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頂。

作為先期的試驗,楊增華已經成功微縮了頤和園的琉璃瓦寶雲閣、“四柱七樓”的牌樓、寄瀾亭、留佳亭、秋水亭、清遙亭等6座古建,並由此獲得了北京農民藝術節民間藝術品評比優秀獎。是用自己獨創的古建微縮技藝再現圓明園的歷史盛景。力圖完成用微縮技藝再現圓明園亭台樓宇的夢想。

    海澱六郎莊人,打小就對中國古建築著迷;16歲開始學習木工和木刻,掌握了古建的“石木瓦力土,油漆彩繪糊”技藝。憑借古建手藝,他還曾參與過萬壽寺、頤和園的古建修繕工程。修古建有修古建的規矩,樓、台、殿、閣怎麼建,都有一套固定的口訣。”采訪時,楊增華現場說了幾套口訣,諸如“沖三跷四鐵半椽”“柱高一尺柱頂一寸”“窗戶離不開方”“麻钺梁六分頭”等等。有人主張復建圓明園,這得是多浩大的一項工程!我心想著,如果能用一種辦法把當年圓明園的建築一一再現出來,不也能起到復建的效果嗎?

    當過古建木匠、會木雕的楊增華決定試一試。首先就從人們熟悉的頤和園開始。頤和園的寶雲閣、“四柱七樓”的牌樓、寄瀾亭、留佳亭、秋水亭、清遙亭等6座樓台亭閣的微縮品相繼在他手下誕生。其中一件微縮作品——頤和園寶雲閣。這件作品底座邊長60厘米,高75厘米。從建築造型上看,微縮品和位於頤和園佛香閣西側、真正的寶雲閣相差無幾。

    頤和園寶雲閣,又稱為“銅亭”,始建於乾隆年間,高7.5米,重207噸。雖為銅制,但完全按照木構架建造。這座銅亭也是我國目前尚存的工藝最精致、體量最大的銅鑄品之一。各個部分的比例都是1:10,在制作上嚴格遵循原工藝、原樣式。微縮後各類構建尺寸的誤差在微米到毫米之間。老楊就是用古建制作工藝的口訣“嘴七腦八耷拉十”制作的,口訣介紹了望拱的制作尺寸、形狀、鎖鉚等古建工藝;再比如微縮寶雲閣的母角梁、子角梁、歇山、耍頭、升斗、散斗等,也都是按古建工藝磨削制作、並接縫安插的。

    從制圖到最後竣工,楊增華至少要用半年時間。每件微縮作品的內外結構形狀,都與真實古建相同,甚至每一扇門窗都可以打開。除寶雲閣外,其他5件頤和園古建微縮作品都被機構或個人收藏。而楊增華本人也獲得了“海澱魯班”的美譽。楊增華用雙手“復建”圓明園的想法,似乎並不荒誕。頤和園有10多處宮殿群,而圓明園有40多處琉璃瓦宮殿群。歷史上,圓明園內有匾額的樓台亭閣就有600座。但留存有照片資料的,幾乎是鳳毛麟角。其實就是模型小樣,“據說在國家圖書館就有。”如果有可能,圓明園的勤政親賢殿、春雨軒殿、南山得樹亭、廓然大公、觀瀾堂、慎德堂、含碧堂等主要樓台亭閣,都可以用微縮技藝重現。要想用微縮藝術重現圓明園古建,靠我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年輕人的加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