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海內外專家:傳統村落須理性開發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

海內外專家:傳統村落須理性開發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

日期:2016/12/14 21:31: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1月16日,2015“首屆中國傳統村落·黔東南峰會”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市舉行,來自海內外的500余名專家、學者熱議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應以保護為重,須理性開發。
  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是各民族珍貴和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近十幾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日益加劇。據相關機構的調查數據表明,2000年到2010年之間,中國自然村落總數從363萬個銳減為271萬個,其中不乏一些具有歷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築藝術研究價值的傳統村落。
  中國傳統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傳統村落文化研究理論體系創建者胡彬彬教授認為,傳統村落及其文化的消失,意味著失去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千年的田園風景及其人文內涵,危及到民族文化的安全和國家社稷的穩定,在社會發展中,必須重視如何保護。
  為保護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資源,中國開始了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之路。中國高層提出“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3年以來,國家住建部公布了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傳統村落保護納入了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
  然而近年來,關於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該如何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一直沒有統一的答案。有專家稱,甚至部分地區為了傳統村落的發展,改變所謂“落後”的面貌,開始了大力開發,投資大額資金用於房屋改造,統一建築格局、牆體顏色,這不是保護,而是另一種“消亡”
  “大約從2000年開始的十幾年時間裡,我國農村建設了難以記數的新房子,基本上都是4-5層高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水泥、鋁合金、白磁磚材料是比比皆是,與傳統的白(紅)牆黑瓦的傳統村落景觀是格格不入,給古村落的整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戴志堅博士說,現在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可以說是“一窩蜂”:申報一窩蜂、規劃一窩蜂。
  美國龍安集團總裁饒及人說,一個城市得規劃設計應以人為本,必須結合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以人為本就是以民文本,而不是以商人為本或以官為本,是以最終的使用者為本,而非以開發商或行政官員的意願為本。
  據悉,此次峰會以“保護·傳承·發展——傳統村落與現代文明的對話”為主題,目的就是搭建一個傳統村落與現代文明對話的平台,重新審視傳統村落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價值,深入探究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和發展的出路。
  據介紹,黔東南州有自然村寨3900多個,其中有276個村寨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入選數量居全國地州市第一,占全國總量的10.8%。近來年,黔東南州相繼出台了《傳統村落保護實施辦法》等地方性法規,設立了專門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扶持資金,致力於建立起一套嚴厲、系統的傳統村落保護制度。
  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趙晖表示,傳統村落保護的基本要求有三:一是保持傳統村落空間的完整性;二是保持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存在的真實性;三是保持傳統村落經濟發展的延續性。
  同時,峰會期間,與會專家學者還聯名發表了《2015首屆“中國傳統村落·黔東南峰會”黔東南宣言》,並發起成立了“貴州中國傳統村落聯盟”,希望通過黔東南峰會,以點帶面,形成全國乃至全世界對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