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青磚上雕鑿的歷史文化

青磚上雕鑿的歷史文化

日期:2016/12/14 19:28: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磚雕,是在青磚上純人工雕刻出各種精美的圖形或裝飾。民間藝人運用鑿和木錘,以鋸、鑽、刻、鑿、磨等手法,把青磚加工成各種人物、花卉、鳥獸等吉祥內容的圖案,裝飾在祠堂、廟宇及民居的門樓、屋脊、角帶、山牆、影壁、飛檐、欄桿和神龛楣邊等處。磚雕,在我國很多地方都很流行。

    磚雕是中國傳統建築特有的一種裝飾工藝,與木雕、石雕合稱為建築三雕,並在工藝和造型上相互借鑒。中國磚雕歷經千年演變,技藝爐火純青,文化沉積厚重。古代的磚有方磚、條磚、空心磚等,方磚和條磚廣泛應用於各類建築。古磚中的銘磚和畫像磚彌足珍貴,前者镌刻年代或吉祥語,後者雕飾各種題材的圖畫和裝飾紋樣,這些遺存歷史印跡的文物,對於歷史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春秋戰國時期,磚雕工藝初露端倪,出現了模印鋪地花磚,紋飾有米字紋、繩紋、回紋等。秦代的磚雕更加精細,鹹陽秦都遺址出土的龍鳳紋空心磚,形態矯健、生動,呼之欲出。至漢代,風行陵墓畫像磚、畫像石,尤以東漢為盛。漢畫像磚承襲模壓印花工藝,雕工更勝前朝,紋飾題材廣泛,包括戰爭、勞動、生活、自然風光、神話傳說等。構圖疏密有致,風格古拙、雄健。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興起,磚塔盛行,磚雕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唐代磚雕在建築上應用更廣,采用先模壓後雕刻技法,使作品更精細,更立體。明中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更費工時的石雕和琉璃成為高級建築的新寵,磚雕則降低身份廣泛應用於民間建築。至清代,磚雕技法不斷開拓,制作精益求精,表現形式花樣翻新,紋飾題材包羅萬象,迎來了磚雕的黃金時代。清中葉,受“巴洛克”、“洛可可”等西洋建築風格影響,磚雕工藝精細入微,並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各種磚雕流派。

    磚雕主要用於裝飾建築的外部構件,如照壁、門、窗、牆和屋頂等。照壁是具有屏障功能的獨立牆體,磚雕的裝飾重點在壁身部位。常見的裝飾構圖有兩種:用線腳圍成方形“池子”,再以四角的“岔花”襯托“中心花”;或采用繪畫形式,不拘一格地自由構圖。照壁磚雕飾紋題材廣泛,包括福、祿、壽、禧等吉語文字,以及寓意吉祥的人物、動物、花草等。

    門戶磚雕主要用於裝飾門頭、門楣等部位。磚雕門頭與屋頂的結構相仿,頂形有一面坡、人字坡等樣式,檐下也有檐板、斗栱、撐栱、額枋、垂柱等,均為仿木雕工藝的磚雕構件。飾有磚雕門頭的牌樓式大門,精致、華美,富有氣勢。北方園林的什錦窗以外形取勝,常以磚雕窗套強化其裝飾性。江南園林的漏窗講求通透,常以镂空的磚雕裝飾心屜,裝飾與通透兼而有之。

1 [ 2 ]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