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建築保護:古山塘街的修復與保護

古建築保護:古山塘街的修復與保護

日期:2016/12/15 1:22:1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全國各城市的房屋、道路在不斷的建設、拓展,使得文物古建築在不斷的變化中逐步損壞,甚至消失。我們應該看到,文物古建築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失去了等於失去了城市的歷史。這一情況引起了我們蘇州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市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門的帶領下,我們對蘇州現有的古城牆、古建築群體、古代知名街坊和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宅第、寺廟、古塔、古橋、古墓、古井、古遺址等,進行了大規模的普查和考證,初步摸清了古建築在蘇州城的分布情況,為今後的城市規劃建設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通過這些資料的收集整理,可以極大推進蘇州的城市建設,使蘇州2500多年的豐富歷史文化完整體現在世人的面前,讓蘇州真正成為旅游大市、文化強市和文明和諧的園林城市。
      在2002年,蘇州正式起動了山塘歷史文化街和平江路二條古街的修復性保護工作,金阊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山塘歷史文化街區的修復與保護工作,召開了多次由專業施工單位、文物部門、專家學者和匠師們參加的論證會議,聽取各方建議,實行對山塘街試驗段的保護性修復方案。因山塘街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唐代中期(寶歷元年),由白居易主持修建了山塘河堤,以後蘇州市城西環城河通向虎丘的現山塘街河堤,陸續得到修建,形成今天的山塘街。特別是在明清時期,山塘街商業的繁榮,在當時達到了巅峰狀態,主要經營產品以絲綢、棉紡、蘇繡、糧油食鹽、南北貨等為主,隨著商人的增多,建築物也隨之增多,從城西一直延伸至虎丘山腳下,與虎丘塔連成一體,建築物的構造也同商品一樣,在此進行比美交流,來自全國各地的商會會館也落戶山塘,有閩南、廣東、安徽、山東、山西等地商會的會館。這使得當時的山塘街不但商業繁榮,建築業也非常興旺,各種建築流派到處可見。而它唯一的缺點就是遠離城市中心,因此,隨著時間的變遷,就慢慢的衰落,建築物也因常年失修和人為破壞而破敗,目前遺留下來的明清前古址已為數不多,現存的山塘街建築物大部分是清末明國早期的建築物了,算起來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因此,保護並修復今還完好的建築物(如虎丘的宋代建築、玉函堂等明代與清代建築、與其明清會館堂鋪、明清時期的古橋、占墓、會所等等)對山塘街的修復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金阊區委區政府在2002年決定實施保護性修復方案,以“原式、原樣、原形態”的辦法,做到“修舊如故”。但是真正要實施起來是相當的困難。因現代的通信管網、電纜、排污管道下地施工、做好人員流量分流等工作,在那狹小的街面上開展確實碰到了很多實質性問題,而且原建築物的絕大部分牆體是填空碎磚砌築,拆下來的建築垃圾必須及時清走,加上新材料的進場,溝槽的同步開挖,使施工難度加大。最厚的一垛牆要83公分,是常年靠修補方法修修填填,中間分裂倒在一起變成二牆合一的一垛厚牆,我們只能利用原牆分砌成單牆,使原來開間基礎不變。
      在試驗段施工時,原建築物大部分開間進深尺寸都不是正長方形軸線,房屋尺寸不規則,都是斜體形態建築,對上部的木構架必須更換的部件,有些榫眼部采用活尺劃線方法進行實施,對腐爛更換的木構架,根據原式原樣作好記錄、論證後進行更換實施,要求在施工中做到“能利用的不得隨意變換”。
      瓦工在施工中也同樣如此,能利用的青磚原則上要就地利用,外包立面統一采用青磚砌築,外包立面墒體如沒有嚴重傾斜的實行保護性利用,木構架已腐爛更換的牆體采用不拆除外皮牆體,在裡面重新加牆處理,達到了古牆外觀立面不變的效果,在文物修復上又是一種新的保護性施工方法,而且內牆砌築時與原外牆必須要連接成一體,保持外牆再不會變形傾斜。
      山塘街緊貼山塘河,河邊“碼頭”、“推渡”“踏渡”比較多。在施工中必須根據舊花崗石收集歸類,進行原方法原形態修復,因在江南河道縱橫,“踏渡”“碼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古代洗刷、乘船、出門購物,都是在小舨舟上做生意,“踏渡”一般都是私家使用,作為家用碼頭,在踏渡上端安裝門扇,不用時可以關閉,不能上下非常安全。這也是古代工匠的智慧結晶。
      在古代山塘街都是私家民居,以居住、商鋪、作坊居多,所以很多房屋面積不是太大,而且高底不等,開間大小不一,用料又小,在修復施工中難度大,安全危險隱患多,為了其他構作物不受傾斜影響,維修工人克服了很多施工難題,如由於原木構架用料小,腐爛嚴重,加上常年失修,木結構不能適應現在規范要求使用,只能下部托梁加固,增加屋架支撐,確保上下屋面荷載安全。還有因為古代根據原地形建造的建築物,都是牆靠牆、屋靠屋,不能整體修復,只能采取一個組合單位修復的實施方法,旁邊的建築物采用先加固支撐及鋼絲繩支拉確保原屋架垂直不受影響。
      我們在外牆粉刷做舊和油漆做舊上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為了保持古色得陳舊效果,采用紅茶水、石灰漿、墨汁等材料調和後進行做舊噴刷;油漆也實施了墨汁水火燒火噴的方法,木材做舊方法,效果應該說是比較好的,能連接古色陳舊效果。因文物修復有特別嚴格要求,我們必須尊重原有形式,其中包括外觀外貌立面、高低差落、門洞垛坊、台階碼頭、沿街沿河、屋脊屋面、門窗裝飾、花格圖案紋飾,堆塑工藝、裝飾各種吉祥物、木雕刻工藝等,在選料操作中都以傳統的施工工藝嚴格把關實施,使整個山塘街的修復工程達到現在的效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