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武漢新安書院建於清初 辛亥革命時毀於清軍大火

武漢新安書院建於清初 辛亥革命時毀於清軍大火

日期:2016/12/15 1:19:5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漢正街志》記載,至清末,漢正街已建成會館14處,公所66處,這些會館主要為本幫活動和議事場所,兼有祭祀、義舉和聯誼同鄉的功能。

  山陝會館是較早的會館,由山西、陝西旅漢商人建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秦晉兩域有祭關公的古習,關公本為晉人,是忠義的化身。山陝會館有關聖帝正殿,人稱西關帝廟,又有關夫子春秋樓,也稱夫子廟。

  “山陝會館還是一個負責任的團體”,劉富道說,漢口商業區火災頻繁,山陝會館創立了水龍局,招募了夫役46名。兩省旅漢商人中,根據經營項目等分為十個幫派,兩省十幫維持長久,也說明會館管理有方。 

  1937年日本人空襲武漢,山陝會館遭到了致命摧毀。2005年,山陝會館的最後一道牆體被發現,長180米,城市改造時,終全部拆毀。同年,兩塊斑駁的山陝會館碑被人挖出。如今,領風騷百年的山陝會館,只剩下這塊石碑被安放在博物館。

  與山陝會館命運大抵相同的還有著名的新安書院。這是徽州人的會館,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徽屬六邑(今安徽省歙縣、休寧、祁門、黟縣、績溪和江西省婺源)仕商建立,開始叫新安公所,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擴建為新安書院,成為本籍弟子的求學場所。

  辛亥革命爆發時,清軍一把大火都未燒進新安書院的高牆厚壁。如今,400多年歷史的書院只剩下一面殘牆。

  細數漢正街的文化和輝煌,劉富道總覺得很心痛。“那麼多書院,那麼多會館,一個都沒留下!”劉富道說不忍再去漢正街,又不停地向記者打聽漢正街近況。他反復感歎,歷史是沒辦法復制和重造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