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比薩斜塔”傾斜2.3米 經歷多次地震不倒
日期:2016/12/14 9:51:2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山腳處的碉樓往山體方向傾斜
意大利的比薩城,有一座塔,塔身傾斜3.5米,是世界著名旅游地。
四川馬爾康縣,風景秀美,著名電視劇《塵埃落定》曾在這裡拍攝取景。馬爾康縣直波村,有一座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43米高的八角碉樓,建成後數世紀來,已經傾斜2.3米,經歷3次大地震而屹立不倒,被稱為中國版的“比薩斜塔”。
目前,當地政府已經開始研究這座已有300多年歷史碉樓的糾偏修復方案。
碉身測量傾斜2.3米
在距離馬爾康縣城15公裡的松崗鎮,有個松崗碉群,共有4座碉樓,分別位於梭磨河兩岸。其中,兩個碉樓位於直波村,被稱為直波碉樓。站在公路邊,可以明顯看到山腳處的碉樓往山體方向傾斜。
碉樓外呈八角形,由下往上成錐體形狀,由石塊和黃泥砌築而成,整體高43米。碉樓內部分13層,每層以小圓木鋪墊,人以木梯上下,底層全封閉,二層處設門出入,三、四層以上設藏式斗窗,供采光、瞭望。
馬爾康縣文體局副局長楊昕告訴記者,傾斜的是直波北碉,測量後發現傾斜了2.3米,超過了一般建築傾斜值,不過,比較穩固,暫不會倒塌。
經歷三次大地震不倒
根據記錄,直波碉樓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300多年,主要是戰時用來通信和防御。“這是目前官方認定的最早修建年限。”楊昕認為,直波碉樓修建的時間有可能更早。2001年7月,直波碉樓被國務院認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8歲的當地村民八爾姆說,具體什麼時候傾斜的不太清楚,不過她六七歲時,經常去碉樓玩耍,那時已經傾斜了。
直波碉樓先後經歷了1933年的疊溪大地震、1976年的松潘大地震,還有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楊昕說,2008年地震後,他們勘查發現直波八角碉樓連一塊石塊都沒有掉落,完好無損。
碉樓結構保持穩固
對於碉樓傾斜的原因,當地村民認為可能是水流侵蝕了下面的基石。
楊昕也認為,水流沖刷可能是碉樓傾斜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碉樓建成已有數百年,自身地基發生了沉降。
碉樓是用當地的一些石塊層層壘砌而成,中間用黃泥夯打結實。楊昕分析,直波碉樓牆壁有近1米厚,從下往上是錐形結構,本身具有穩定作用;同時碉樓經過多年的地質沉降,已經比較穩定。
尋找最安全辦法修復
傾斜的直波碉樓亟待修復。2000年,當地政府部門在直波碉樓下方修築了擋體進行加固。
“要將風險降到最低。”楊昕認為,八角碉樓傾斜這麼多年沒有倒,整體比較穩定。糾偏的時候既要考慮到安全性,又不能破壞原貌。所以,目前他們還沒有最終確定方案,在這之前,不會對碉樓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