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頭古村獲重點保護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日期:2016/12/14 21:27: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已有百余年歷史的佛山市三水區大旗頭古村素享“廣東第一村”稱號,為清代名將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所建,其修繕與保護歷年來備受關注。近日,在省政府批復通過的《佛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大旗頭村被劃為重點保護歷史地段。
慈禧頒旨 村落得建
大旗頭村系粵中地區典型的清代村落,由清代名將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所建,有著“廣東第一村”的美稱,已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村中包括鄭紹忠提督府衙遺址在內的古建築群保存完整,其中文塔、曬坪、水塘等形成“筆墨紙硯”的獨特文化景觀。
“這個古村是慈禧當年親自頒旨建的。”當地村民對於古人當年的往事津津樂道。據介紹,鄭紹忠曾是反清農民軍的一員,在歸降大清後,頗受慈禧太後的器重。
據史料記載,鄭紹忠降清後四處清剿起事者,足跡遍布廣東境內及廣西、福建等地,清剿有功的他甚至得到清廷的黃馬褂賞賜。1891年,鄭紹忠調任廣東水師提督,後來,在一次宴會上,慈禧太後詢問鄭紹忠安家何處,在得知其尚無安家之所後,慈禧太後當即頒旨賜金,讓其在如今的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興建府邸,於是這裡逐漸落成一片整齊密集的村落,因此,大旗頭村也叫“鄭村”。不過,鄭紹忠在建成大宅後不久即染上頑疾離世。
大旗頭村這種具有珠三角地區特色的村落形制日後在珠三角地區民居中被廣泛采納,其也成為嶺南建築的代表,跻身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之列。
千瘡百孔 正在修繕
盡管享譽遐迩,但大旗頭古村畢竟已歷百余年,如今村內多處房屋已變成危房,古村一側的牆體脫落嚴重,有的牆角下面還出現1米多高的大窟窿,不少牆磚也已凸出或脫落。
記者步入古村發現,殘垣斷壁隨處可見,不少牆體都已坍塌,更多的則搖搖欲墜,房內蛛網成片。在不少雜草叢生的房屋門牌上,有人貼上紅紙,提醒“房屋倒塌,勿進參觀”。村內老人告訴記者,10年前,古村裡90多間屋子只有16間危房,現在則有32間不能進入了。
事實上,當地政府曾幾度著手開發大旗頭村。2004年,省內一家旅游公司接手大旗頭村,但4年之後便因虧損退出。後來當地也曾有想法通過市場化運作來盤活古村,但接洽過的多個地產公司都因感覺修繕古村的費用巨大而打了退堂鼓。此前,在由三水區政府實施的城市可經營項目推介會上,大旗頭村曾連續3年上榜,但鮮有人問津,其後這個項目便被擱置至今。
今年,樂平鎮政府實施了古村文化創意旅游區建設項目,投資3000萬元對古村周邊進行環境改造,提升村前景觀,修繕村內房屋,改善綠化景觀,設置停車場,規劃建設從樂大線連通景區的道路。“擬以古村為龍頭,結合周邊幾千畝土地進行聯合開發。”樂平鎮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提升工程正加緊推進,預計到11月,古村村前景觀將煥然一新。
保護 開發
謹防過度商業化庸俗化的仿古建築
近日,省政府正式批復通過《佛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1-2020年)》,佛山將以歷史城區即佛山老城為重點,推動各類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大旗頭村被劃為重點保護歷史地段。
按照上述規劃,將嚴格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風貌,維持街區的整體空間尺度和街巷肌理,並保護傳統村落型街區外圍的基塘農業等嶺南水鄉歷史風貌。城鎮型的歷史文化街區則要在嚴格保護其歷史風貌和歷史建築的前提下,審慎進行更新,謹防過度商業化和庸俗化的仿古建築。
有關專家表示,古村發展旅游業要審慎,因為一個古村旅游“需要打磨,更需要時間沉澱”。專家建議大旗頭村開發旅游要走差異化道路,找出它與其他村落不同的地方,將其打造成有特色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