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順德寶華巷8條老街20古建築 面臨公益性開發保護

順德寶華巷8條老街20古建築 面臨公益性開發保護

日期:2016/12/14 21:36:3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日前,《大良舊城歷史文化街區寶華巷片區歷史文化保護規劃》(下簡稱《保護規劃》)批前公示。根據該《保護規劃》,位於清晖園西側的寶華巷片區將面臨公益性的開發保護,而為了保護順德原有文化特質,該片區內的歷史街巷系統不得改變原有布局,對其中不協調的建築立面應加以整治;街巷地面應恢復為石板、灰沙土、大階磚或青磚等傳統材料,禁止使用磨光石板、地面磚或其他現代材料鋪砌。

  順德商業步行街。

  斑駁的老建築。

  這片約2.5萬平方米的區域與華蓋山、華蓋路步行街與清晖園相連,共同組成大良舊城區文化系統,也是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0 年公布的“大良舊城歷史文化街區”的組成部分。

  定位:打造城市廳堂

  日前,《大良舊城歷史文化街區寶華巷片區歷史文化保護規劃》批前公示,這使得寶華巷片區的改造方案首度浮出水面。據該《保護規劃》, 寶華巷片區改造范圍東至寶華巷,西至華蓋路,南至華蓋直街,北至藍田路,總用地面積為 24956.23 平方米。

  同時,《保護規劃》強調,作為一個公益性項目,政府將結合寶華巷片區的區位條件,與清晖園、華蓋路步行街和華蓋山共同展示歷史風貌,創造承載傳統文化與城市公共生活的空間載體;傳承具有大良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集陳列、展示、體驗為一體的公益性文化場所,使寶華巷片區成為大良的文化地標和展示傳統文化的城市廳堂;與清晖園結合形成嶺南園林、建築匠藝和傳統手工藝的綜合展示場所。

  1. 整治不協調的建築

  據了解,寶華巷片區內主要歷史街巷有華蓋裡一巷、藍田一巷、藍田二巷、藍田巷、福字巷、華蓋路一巷、華蓋路二巷、新華裡,共 8 條主要傳統街道。《保護規劃》指出,歷史街巷系統不得改變原有布局,保護街巷肌理。而這意味著與主要歷史街巷的傳統風貌不協調的建築和環境將得到整治,而街巷地面應恢復為石板、灰沙土、大階磚或青磚等傳統材料,禁止使用磨光石板、地面磚或其他現代材料鋪砌。
良舊城歷史文化街區寶華巷片區歷史文化保護規劃

  2. 新建建築不超12米高

  《保護規劃》對建設設計也有明確要求,如新建、擴建建築外觀應與傳統民居相協調,建築應采用小體量,尺度較大的建築宜化整為零;建築屋頂形式宜以坡屋頂為主;外飾面色彩宜選用灰色或其他低純度色彩;應保持和延續寶華巷片區的傳統巷道肌理。此外,嚴格控制寶華巷片區內新建、擴建建築高度,沿華蓋路步行街的騎樓建築應保持現有高度,其余不超過 12米。

  3. 20棟建築建議保留

  據介紹,寶華巷片區內具有較好的建築質量,較豐富的建築細節,保存完整,體量和材質均能夠體現寶華巷片區地方特色和歷史風貌,因而20棟歷史建築建議保留。《保護規劃》指出,寶華巷 8 號民居、福字巷 3 號民居、華蓋裡一巷 17~19 號祠堂和園林、華蓋裡一巷6 號民居共 4 棟建築,推薦為歷史建築線索。而具有較好的建築質量、體量、材質都與寶華巷片區傳統歷史風貌相協調的藍田路一巷民居等共 16 棟建築,推薦為傳統風貌建築線索。

  展望:提振舊城商圈

  上周,就寶華巷片區具體的改造工作,記者多次聯系大良街道、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和區國土城建和水利局申請采訪,截至發稿時尚未獲得答復。大良街道國土城建和水利局相關負責人稱,規劃還在公示階段,不方便接受采訪,待時機成熟後再向社會公布。

  更為具體的改造細節及項目推進情況,不得而知。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大良街道正在華蓋山修1.6公裡空中棧道,按計劃在今年底部分就可以完工通行,可與寶華巷片區貫通。今後,華蓋山、寶華巷、步行街、清晖園等標志性節點有望串聯成珠成片,不僅方便市民休閒健身,而且將提振大良舊城商圈。若再加上人民禮堂、梁銶琚圖書館、西山廟等一系列文化場所,大良舊城區無疑將煥發出新的活力。

  延伸:寶華巷改造史

  記者查閱資料,寶華巷改造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被認定為當年的三九改造項目。拆遷後新建建築面積約31000平方米。當時,寶華巷是打算改造成為具有嶺南風情文化的綜合商業街區。但後面,寶華巷改造被重新定位,定義為“以休閒文化廣場為主,兼容歷史文化展示、公益博覽功能的公益性改造項目”。

  去年,寶華巷片區改造被列入區、街道兩級重點改造項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