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延慶縣永寧古城將成為“北京的平遙”

延慶縣永寧古城將成為“北京的平遙”

日期:2016/12/15 1:20:1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山西有平遙古城,雲南有麗江古城,京郊也有自己的古城文化和風景——永寧古城。昨天,記者從延慶縣永寧鎮了解到,繼北街修復完畢後,永寧古城的西街、東街、南街復建工程近期也將陸續啟動,工程完工後,占地56.3萬平方米的永寧古城將成為“北京的平遙”。

  永寧古城位於延慶縣城以東17公裡處的永寧鎮。一進鎮區,遠遠就能看到飛檐斗拱的玉皇閣直沖雲霄。那裡就是永寧古城的中心點。從北門進古城,沿北街往裡走,仿佛穿越到了明清年間,兩側店鋪朱漆灰瓦,古香古色。推門進小店,賣古玩的、舊家具的,很有歷史的厚重感。街邊,水果、雞蛋,新鮮的土特產品又透著濃濃的市井生活氣息。

  此前,永寧古城已經完成了北街及玉皇閣等重點古跡的復建,此次復建工程將重點針對其余三條主街。其中,東街將建設“文教衛生”一條街,西街為“手工作坊”一條街,南街為“文化一條街”。建設內容重點是臨街商鋪的復建和三條大街道路建設,恢復其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

  和以往以政府投資為主不同,此次復建將把永寧古城的居民吸納進來。“由政府出規劃、出圖紙,居民只要按照政府的規劃去施工,完工後通過驗收,就能拿到資金補貼。修繕後的房屋還歸古城居民自己使用,這樣,既節約了征地安置資金,又把百姓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永寧鎮黨委書記黃金龍介紹。

  據記載,永寧城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當時城池南邊有一條大河叫寒江,所以叫“寒江城”。大約在遼金時期,這座唐代的永寧城毀於戰火。

  永寧城再次重建在明朝。明初期這裡是駐兵之地。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設永寧縣,到了宣德年間(公元1430年),在原有土石城的基礎上重建,材料也變成了磚石。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重修了迎晖、鎮寧、宣安、威遠4座城門。

  當時的永寧城是典型的北方方城格局,十字大街貫穿東西南北。城裡設有縣衙、永寧衛、隆慶(延慶古稱)左衛、參府衙等衙府,以及鼓樓、鐘樓和標志性建築玉皇閣。十字街東街叫善政街,西街叫廣武街,南街叫阜民街,北街叫拱極街。以南北大街為界,東半城有大小胡同15條;西半城有大小胡同17條。

  新中國成立時,永寧城已經因戰亂等原因再次被毀。在當地百姓和有識之士的呼吁下,2002年前後,延慶縣決定啟動古城復建工程,分五期進行。

  一期工程在2003年7月完工,城牆、玉皇閣、縣衙、文廟、顯化寺等一批重點古跡按原貌復建,同時建設了明清風格的步行商業街。當時重點復建的古城北街長470米,兩側有800多間商務客棧,臨街店鋪以經營藥材、古玩、制陶等為主。還復建了高28.2米、占地421平方米、飛檐斗拱的玉皇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