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安徽省黃山明清古建倒塌嚴重

安徽省黃山明清古建倒塌嚴重

日期:2016/12/14 19:29:2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我們這是千年古村,明清古建築有幾十幢,這些年倒塌不少了。”近日,祁門縣箬坑鄉下汪村村民汪先生向記者反映稱,這些古建彌足珍貴,如不及時保護就要倒了。維修保護迫在眉睫,當地政府回應稱,正在申請資金,一旦落實,將對這些古民居進行有效保護。


       反映:20多幢古民居亟需保護 


       下汪村距縣城很遠,現在,古建築仍較多,是祁門縣為數不多的大體量的古建築群之一。該村是黃山市百佳攝影點單位,古祠紹德堂被列入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汪先生稱,前些年村裡有明清古祠堂、古民居等30余幢。近年來,先後有一些明清古民居被拆毀、倒蹋,但仍有20多幢老屋,半數是明代的。尤其是一個古村有3個明代古祠堂,其中有兩個“女祠”在古徽州也很罕見,歷史文化價值極珍貴。老一輩村民為保護古民居,曾搶救性恢復明清時代古匾額20余塊,還發動村民捐款數萬元,將已近600歲的明代宗祠紹德堂進行較大規模維修,讓專人掌管祠堂鑰匙。


       村民稱,下汪村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正南麓,毗鄰歷溪、馬山、倫坑等古村。現在,循環旅游公路已建成,希望有關部門能將古村及古建築保護好,通過旅游開發等保護和利用。


       探訪:古民居大多無人居住


       記者來到古村,村民汪新鋒很喜歡家鄉的古建,他帶著記者查看各處破舊甚至瀕臨倒塌的古建。


       多幢明清古建的建築面積大,但屋內漏雨,木雕等破敗腐朽,有的地方需木柱支撐防倒塌。這些古民居大多無人居住,或村民平時在外務工無人看管。“女祠”外部完好,大門緊閉,但屋內也需維修。


       村民汪林康的老屋是幢明代建築,木雕、磚雕和石雕均精美,但建築損壞嚴重,屋頂檐瓦有的掉落在地,有的隨時會掉落。汪林康稱,這幢老屋,4個堂兄弟共有。一直都盼著能維修,可大家意見不統一。據悉,縣有關部門曾答應維修該幢珍貴古建,可有後人不願意修。


       回應:部門正申請資金進行保護


       黃山市的徽學專家方利山教授,到下汪村專程考察古建築群,認為下汪村古村落風貌尚完整,古祠堂及古民居等古建築群亟待搶救性保護。


       祁門縣文化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下汪村的明清古建築普查過了,有部分需維修和保護。“我們曾給一幢明代古建數萬元保護資金,因產權復雜,後人意見不一,維修無法進行,這筆錢還沒動。”該負責人稱,鄉村古民居產權屬私人。下一步,會和當地政府一起,盡快將亟需維修的古民居保護好。


       黃山市已啟動實施的徽州古建築等“十古”保護工程,決定通過政府收儲等形式,對村民無力保護的古民居收儲、修繕、保護。對此,該負責人稱,已向有關金融單位等申請貸款及資金,一旦資金落實,對包括下汪村在內的古村落、古民居,將進行有效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