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魯史古鎮屬雲南省臨滄地區鳳慶縣管轄 古建築特別多

魯史古鎮屬雲南省臨滄地區鳳慶縣管轄 古建築特別多

日期:2016/12/15 1:34:0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遠山如黛,滄江東流。青磚古鎮遠觀粉牆黑瓦,近睹人流如梭;俯視街巷悠悠,仰望飛檐翹首,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在滇西茶馬古道靜靜地舒展。一陣陣或高或低地輕籠在山頂山腰山谷處,隨著山風如影隨形地在山上飄來移去,清晰時可以看見霧氣翻騰,渾濁時連眉毛都纏繞霧氣,似有無數精靈在其中輕盈曼舞,仙境缭繞般。魯史的名人與魯史一樣璀璨奪目,龔彝年輕時曾在"蜢璞靈巖"的小樓上刻苦攻讀,永歷三年四月,官至戶部尚書。被朱德題為"護國之神"、孫中山題為"砥柱南天"的趙又新將軍、鄉土水利專家陳大宣、清末文生毛健,他們都是在魯史文化的熏陶下,成為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

    喜事都是要吃八大碗的,酥肉、紅肉、炒骨、漂湯、糊皮、凍魚、甜肉、泡肝樣樣俱全,吃八大碗的禮儀非常講究,一張八仙桌,一桌最多八人,先從上席最左那人開始夾菜,能坐上席之人,自然是德高望重的長輩,上首之左為大,右次之,長輩先夾一點菜,然後第二人接著夾。只有年節和尊貴的客人到來時才能吃上這道菜。魯史人家熱情好客,憨厚淳樸。家裡即使平時來了客人,也總會盡心盡力地熱情招待。不像現在的城裡商販,即使去坐坐他家的凳子,也會要錢,否則請你離開,拒你於千裡之外。假如你那天嘗了魯史地地道道的生態"八大碗",准讓你宛如桃花源中人,留戀不思返。

    魯史鎮屬雲南省臨滄地區鳳慶縣管轄。原稱阿魯司,歷史上土著民族語演化而成。該青磚鎮地處縣境東北部,距縣城84公裡,在192.4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著漢、彝、苗、白等兩萬多各族人民。不僅僅是那如畫的水墨畫,更多的,是魯史人的靈氣、古鎮的悠久和小鎮的悠悠柔情。魯史鎮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境東北部,地處瀾滄江、黑惠江兩江之狹,東鄰新華鄉,南與大寺鄉、小灣鎮隔江相望,西與保山市昌寧縣苟街相接壤,北與詩禮鄉毗鄰,以黑惠江與大理市巍山縣為界,是鳳慶縣江北片區的文化中心、交通樞紐。魯史,原稱阿魯司,歷史上土著民族語言演化而成,公元1598年(明萬歷26年)設巡檢司辟為街場,公元1928年(民國18年)建鎮,已有400多年歷史。

    集黨員電教室、群眾文化室、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為一體建築面積268.75平方米的村委會綜合辦公樓竣工驗收。產業建設上新植蠶桑170畝。完成高低壓輸電線路架設13.9公裡,完成396戶電表改造;建成沼氣池135口;完成民居房改造19戶。明清以來,魯史人就以茶為生。其中駱英才是魯史第一個人工種茶的人。並開設“俊昌號”茶莊,長期從事茶葉貿易。還有出自段逸甫茶園的“鳳山春尖”,是民國時期雲南茶葉的極品之一。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俊昌號”和“鳳山春尖”都消失了。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此門就自成天地,很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青磚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寬敞的院落內,植樹栽花,疊石造景。在臨街或靠路的牆體上,有畫有詩。過去,臨街的人家總有一個很寬的石板走廊。魯史人真誠淳樸,熱情好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