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關於古建築修繕中油飾彩畫貼金質量問題的分析

關於古建築修繕中油飾彩畫貼金質量問題的分析

日期:2016/12/15 1:19:2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中國的古代建築中,油飾彩畫是保護及裝飾建築構件的一種獨特方法,其等級嚴格,工藝完整、合理,做法變化多樣,色彩豐富絢麗,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聰明才智。而貼金作為油飾彩畫中一道重要的工藝,更是以它所用材料的價值及顯著的裝飾效果,襯托出建築的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因此在對古建築進行修繕的過程當中,貼金質量的好壞極為關鍵,一旦出現問題便難於補救,不僅使裝飾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對材料及人力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作為專業從事文物建築修繕工程質量監督的文物工程監督站,在近幾年來的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中,對油飾彩畫中的貼金質量一直予以高度重視並實施控制,通過調查研究,在不斷總結歸納的基礎上,對當前工程中貼金質量存在的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貼金工藝在油飾彩畫中的應用及其作用 在古建築油飾彩畫中,貼金主要應用於彩畫的圖案之間,使之紋飾、線條及造型突出,增強了平面彩畫的層次感及立體感,進而烘襯出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同時貼金還多應用於下架油飾中裝修構件的外輪廓線及內部裝飾部位,以突出其輪廓,使各部位界限分明。除此之外,貼金對建築彩畫等級的劃分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般各類彩畫均以貼金量及貼金部位的多少來確定其等級,往往是貼金越多的彩畫等級越高,例如旋子彩畫就可分為金琢墨石碾玉彩畫、煙琢墨石碾玉彩畫、金線大點金彩畫、墨線大點金彩畫、金線小點金彩畫、墨線小點金彩畫、雅伍墨彩畫及雄黃玉彩畫等。 顯而易見,貼金對古建築油飾彩畫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但是在目前古建築修繕工程中,對於貼金的作用及其應用卻存在著一些不太合理的認識和做法,如對某些建築中破損彩畫進行修補處理時,過分強調對殘存彩畫的保留,即使所剩無幾也仍在此基礎上重新進行彩繪及貼金的補做,造成經修補後的彩畫圖案新舊對比鮮明,破壞了原彩畫構圖的整體性,即便是考慮到這一問題而進行的作舊處理,也僅是將補做部位顏色按舊有顏色進行調暗,而貼金部位由於其工藝要求及金本身的裝飾效果,無法在施工中進行作舊處理,只能在貼金完成後再在其表面進行罩油使之失去金屬的光澤,以浪費貼金的工藝及損失貼金的裝飾效果為代價來滿足作舊的要求,不但未能充分表現出所修繕建築油飾彩畫的價值,反而產生了畫蛇添足、得不償失的結果。貼金主要材料--金箔的質量 作為貼金的主要材料,金箔的質量是關系其成敗的首要因索。在古建築油飾彩畫中所用金箔通常可分為庫金及赤金兩種,其中庫金含金量為98%,又稱九八金,其余2%為銀及其他稀有材料,由於含金量高,色澤表現為純金色,黃中透紅,光彩奪目而又不失沉穩,化學成分穩定、耐氧化,不易受自然環 境變化的影響,色澤經久不變;赤金含金量為74%,其余26%為銀等材料,又稱為七四金,由於金含量相對於庫金較小,故色澤黃中帶白,對比庫金色淺,但仍很光亮,化學成分較為穩定,延年程度比庫金稍差,易受環境影響而光澤褪減,表面逐漸變暗。在90年代中期以前,由於我國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黃金受國家專項控制,那時古建修繕中所使用的金箔均需通過申請用金指標後才能從中國銀行中購買得到,價格相對較高但波動不大,並且由於生產加工廠家較少,工藝穩定且不存在競爭,因此金箔的質量較為穩定、可靠。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逐步走上了市場經濟的模式,國家對黃金尤其是作為古建等少數特有行業專用材料的金箔減少了限制,使之進入了市場流通,放開了價格和對生產企業的控制,金箔的購銷環節相對寬松,可是帶之卻產生了一些問題,經過我們在工程質量監督過程中的發現及對施工人員的調查,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某些金箔的成色有所降低,依外觀色澤判斷含金量不足,銀或其它材料所占比例偏高。 2、金箔的厚度似乎有所減小,因無具體的檢測數據,僅是以部分金箔極易發生斷裂、破碎等現象做出的初步結論。 3、市場上有些老牌金箔產品的價格大大低於其平均價格,經對部分金箔產地的反饋信息進行了解後得知,當地的一批非法企業正在仿冒某些名牌金箔產品的包裝進行制假、販假的活動。 4、赤金的品質下降尤其明顯,迫使在現今工程中往往不得不對貼飾赤金部位的表面進行封護處理,否則在較短時間內,就會出現氧化變色,甚至發黑的現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