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那些老街老房子

那些老街老房子

日期:2016/12/15 0:59:5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十一的時候,回了江西黎川,我從小長大的地方,發現了那麼多曾經熟悉卻又逐漸淡漠於記憶中的老房子。也許某一天,這些舊舊的老房子,終究會完全消失於我們的生活中。總覺得相機,是及時記錄下它們的途徑,若干年後,也能為所謂的懷舊平添一種直觀的視覺回憶。

  老房子們在新城區是幾乎不大能看見了,新城區裡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建設,某個大集團,在那邊投資了一兩億的資金,在開發區建設的新樓和廣場卻也漂亮。新城區那邊其他的房子,卻和中國大部分小城鎮的房子都差不多。但真正能讓我感覺親近的,還是老房子。

  有的時候我也會想,讓我現在再長期居住在這些老房子裡,我也許真難適應,也不會願意。可兒時的很多記憶卻都是在這樣的老房子裡流淌。至少,小時候外婆家的房子就是老房子,最喜歡的是爬到頂樓去玩,可以看見四周都是屋頂瓦片。

  其實,這邊很多老房子的門臉就具有大家族的氣勢,可以看得出,門旁曾經應該是題寫有不少字跡的,想一想,那些遠去年代的人們,是多麼喜歡在家門口顯耀自己的才學。那時候不同的人家應該會在自家門旁展示有不同的題匾、對聯、詩詞甚至繪畫。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那些詩詞題匾都隨著歲月的遠去而沒有了蹤影,大廳堂裡的人們在意的是吃喝拉撒賺錢麻將,因為那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

  我不得不承認,可能是儒家思想的曾經廣泛推崇帶來這些建築上外觀上的儒雅。我曾經在黎河旁的小巷裡,親眼看見過某廳堂的門旁,很細致端正地寫著小楷的詩詞,那至少應該是清民時代的遺物,可惜那時候沒有相機,所有的,已經成為記憶中的依稀。

  有一些可以想像是書寫過對聯或者繪畫過圖案的地方,留下了一段歷史的標語,而這些標語,估計以後慢慢地也會蕩然無存。

  看,那些已經開始變得難以辨認的標語。我們只能努力透過它,去想像曾經那個年代發生的故事。[-page-]

  這句標語勉強能看出“推翻國民黨統治”字樣,是寫在那座古橋旁老屋上面的,而我已經找不到比它更早的標語了。以前在小時候讀書的三小,胡同裡有日偽以及八路軍的標語,可惜早隨著三小的拆遷,一起蕩然無存。三小,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閩贛省委的重要辦公地點,建築極具特色,曾經掛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因為商業用地原因,很快被拆得蕩然無存。

  標語,是一個個時代留下的遺痕,相信它們也是頗具中國特色的所在。

  特別的歡迎,讓我忍不住淡淡一笑,卻又回味悠長,這種回味是在歲月的長河中徜徉。[-page-]

  比較典型的江西民居中似乎都有廳堂,孩子們可以於夜晚在裡面追打、大人們可以支起桌子打牌下棋,很多家的壽宴婚宴干脆就直接在廳堂裡舉行。廳堂,也是很多人生老病死的場所,有幸福有哭泣。

  黎川的老街很生活,下雨天可以在街上屋下走著一直不用撐傘,烈日當頭時總能在屋檐下找到蔽日偷涼的位置。居民們就在街邊生活,衣服也就直接晾曬於門前。

[-page-]

  懷念兒時,夏天的夜晚能將竹床擺放在老街的外婆家門口,夜晚就直接在竹床上入睡,那時候陪伴自己的不僅有滿天的星星,還有飛舞著的蝙蝠。

  老街的巷弄裡,是孩子們的天地,單純的他們長大後,是否會如我一樣懷念這些老街道老房子?

[-page-]

  拉鋸的孩子,面對相機有點腼腆,轉頭就往屋子裡跑,最後被父親生生地拽了出來。其實這張照片是我讓他們重新擺姿勢拍攝的。總覺得巷弄裡長大的孩子,更能比樓宇中長大的孩子感悟到什麼是童年。

  在黎河旁打漁巷裡穿行,看見一座老宅就要被拆,跑到門口對著裡面拍攝。有人詫異地說這有什麼好拍攝的,都是太老的房子。我說因為房子老才要拍攝,因為很快它就要不見了。那人說,只要有材料,就可以仿照出這些老的房子。我無言地苦笑著……[-page-]

  這座老房子不知又有過怎樣的故事,愛情?親情或者友情?我們無法真正阻擋居民對於現代舒適住宅的渴望,卻也同樣無法阻擋自己對這些老房子慢慢逝去的傷感。

  我端詳著這座老宅門前那些漂亮的石飾,雖然不知它們的用途或者象征,但能從中看到前人那種潛意識中的美學思維,相比而言,現代建築中似乎總是少了一些什麼。

  經過一間小店,我意外地發現,店面門板有一塊似乎是很早以前的牌匾,上面的字跡依舊可辨。想想,在北京的話,也許它早出現在潘家園了吧。而在這裡,它只能擔負著看門的作用,盡管也許它曾經是某個大戶的所屬,有過絢麗的人生。[-page-]

  巷弄裡的老人們詫異地看著我用相機記錄著這一切,她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所有,而我越是離它們越遠就越懷念。都市生活讓人浮躁,回到這裡,心會變的很安寧。

  畫家黃永玉說: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就是回到家鄉。於我而言,離家鄉越來越遠,但記憶的深處,曾經最愉快的日子,總在家鄉的那些老屋和巷弄裡。希望這些老房子,能多存在一些時光,也讓我多一份眷念。

作者:小濤

  這句標語勉強能看出“推翻國民黨統治”字樣,是寫在那座古橋旁老屋上面的,而我已經找不到比它更早的標語了。以前在小時候讀書的三小,胡同裡有日偽以及八路軍的標語,可惜早隨著三小的拆遷,一起蕩然無存。三小,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閩贛省委的重要辦公地點,建築極具特色,曾經掛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因為商業用地原因,很快被拆得蕩然無存。

  標語,是一個個時代留下的遺痕,相信它們也是頗具中國特色的所在。

  特別的歡迎,讓我忍不住淡淡一笑,卻又回味悠長,這種回味是在歲月的長河中徜徉。[-page-]

  比較典型的江西民居中似乎都有廳堂,孩子們可以於夜晚在裡面追打、大人們可以支起桌子打牌下棋,很多家的壽宴婚宴干脆就直接在廳堂裡舉行。廳堂,也是很多人生老病死的場所,有幸福有哭泣。

  黎川的老街很生活,下雨天可以在街上屋下走著一直不用撐傘,烈日當頭時總能在屋檐下找到蔽日偷涼的位置。居民們就在街邊生活,衣服也就直接晾曬於門前。

[-page-]

  懷念兒時,夏天的夜晚能將竹床擺放在老街的外婆家門口,夜晚就直接在竹床上入睡,那時候陪伴自己的不僅有滿天的星星,還有飛舞著的蝙蝠。

  老街的巷弄裡,是孩子們的天地,單純的他們長大後,是否會如我一樣懷念這些老街道老房子?

[-page-]

  拉鋸的孩子,面對相機有點腼腆,轉頭就往屋子裡跑,最後被父親生生地拽了出來。其實這張照片是我讓他們重新擺姿勢拍攝的。總覺得巷弄裡長大的孩子,更能比樓宇中長大的孩子感悟到什麼是童年。

  在黎河旁打漁巷裡穿行,看見一座老宅就要被拆,跑到門口對著裡面拍攝。有人詫異地說這有什麼好拍攝的,都是太老的房子。我說因為房子老才要拍攝,因為很快它就要不見了。那人說,只要有材料,就可以仿照出這些老的房子。我無言地苦笑著……[-page-]

  這座老房子不知又有過怎樣的故事,愛情?親情或者友情?我們無法真正阻擋居民對於現代舒適住宅的渴望,卻也同樣無法阻擋自己對這些老房子慢慢逝去的傷感。

  我端詳著這座老宅門前那些漂亮的石飾,雖然不知它們的用途或者象征,但能從中看到前人那種潛意識中的美學思維,相比而言,現代建築中似乎總是少了一些什麼。

  經過一間小店,我意外地發現,店面門板有一塊似乎是很早以前的牌匾,上面的字跡依舊可辨。想想,在北京的話,也許它早出現在潘家園了吧。而在這裡,它只能擔負著看門的作用,盡管也許它曾經是某個大戶的所屬,有過絢麗的人生。[-page-]

  巷弄裡的老人們詫異地看著我用相機記錄著這一切,她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所有,而我越是離它們越遠就越懷念。都市生活讓人浮躁,回到這裡,心會變的很安寧。

  畫家黃永玉說: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就是回到家鄉。於我而言,離家鄉越來越遠,但記憶的深處,曾經最愉快的日子,總在家鄉的那些老屋和巷弄裡。希望這些老房子,能多存在一些時光,也讓我多一份眷念。

作者:小濤

  比較典型的江西民居中似乎都有廳堂,孩子們可以於夜晚在裡面追打、大人們可以支起桌子打牌下棋,很多家的壽宴婚宴干脆就直接在廳堂裡舉行。廳堂,也是很多人生老病死的場所,有幸福有哭泣。

  黎川的老街很生活,下雨天可以在街上屋下走著一直不用撐傘,烈日當頭時總能在屋檐下找到蔽日偷涼的位置。居民們就在街邊生活,衣服也就直接晾曬於門前。

  懷念兒時,夏天的夜晚能將竹床擺放在老街的外婆家門口,夜晚就直接在竹床上入睡,那時候陪伴自己的不僅有滿天的星星,還有飛舞著的蝙蝠。

  老街的巷弄裡,是孩子們的天地,單純的他們長大後,是否會如我一樣懷念這些老街道老房子?

  這座老房子不知又有過怎樣的故事,愛情?親情或者友情?我們無法真正阻擋居民對於現代舒適住宅的渴望,卻也同樣無法阻擋自己對這些老房子慢慢逝去的傷感。

  我端詳著這座老宅門前那些漂亮的石飾,雖然不知它們的用途或者象征,但能從中看到前人那種潛意識中的美學思維,相比而言,現代建築中似乎總是少了一些什麼。

  經過一間小店,我意外地發現,店面門板有一塊似乎是很早以前的牌匾,上面的字跡依舊可辨。想想,在北京的話,也許它早出現在潘家園了吧。而在這裡,它只能擔負著看門的作用,盡管也許它曾經是某個大戶的所屬,有過絢麗的人生。

  巷弄裡的老人們詫異地看著我用相機記錄著這一切,她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所有,而我越是離它們越遠就越懷念。都市生活讓人浮躁,回到這裡,心會變的很安寧。

  畫家黃永玉說: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就是回到家鄉。於我而言,離家鄉越來越遠,但記憶的深處,曾經最愉快的日子,總在家鄉的那些老屋和巷弄裡。希望這些老房子,能多存在一些時光,也讓我多一份眷念。

作者:小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