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納西民居

納西民居

日期:2016/12/15 0:48:0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雲南 納西 民居 建築 建築中國網

雲南 納西 民居 建築 建築中國網

雲南 納西 民居 建築 建築中國網

  納西民居大多為土木結構,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麗江納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民居形式。在結構上,一般正房一坊較高,方向朝南,面對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東西廂略低,由下輩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居民將它作為鋪面。

  納西族建築民居在功能上與城鎮略有不同。一般來說三坊皆兩層,朝東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廂房一坊樓下住人,樓上作倉庫,朝北的一坊樓下當畜廄,樓上貯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還兼供生產(如曬谷子或加工糧食)之用,故農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磚石鋪成。此外,納西民居中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不論城鄉,家家房前都有寬大的廈子(即外廊)。廈子是麗江納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組成之一,這與麗江的宜人氣候分不開。因而納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間的功能如吃飯、會客等搬到了廈子裡。在建築設計、建築風格及藝術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納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處麗江壩,選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獅子山,東西兩面開朗遼闊。城內,從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從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龍橋下,並由此分成西河、中河、東河三條支流,再分成無數股支流穿流於古城內各街巷。利用這種有利的自然條件,古城街道不拘網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臨渠,道路隨著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著地勢的高低而組合。這些房屋中臨街的房子多被辟為鋪面,或主人自己經營些小商品,或轉租他人經營。長期以來,納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於學習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的優良傳統。這一傳統特別對民居建築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表現在:民居特色鮮明、構築因地制宜、造型樸實生動,裝修精美雅致。此外,納西人在房屋的建築設計上一直著重考慮抗震性能,並總結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構造措施。這從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牆大量倒塌,但主體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況中可以看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