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目前僅存的“古城牆”漢中50米古城牆
日期:2016/12/15 1:19:1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漢中市的一片待拆遷區,裡面竟然“藏著”一段50米長的古城牆,據初步推斷,這段城牆最晚建於明清時期。近日,漢中市漢台區勞動西路這段古城牆,讓漢中文物部門又忙又高興,因為這段古城牆對漢中來說,考古意義非凡。
牆磚上有不同的銘文
9月10日,漢中市文物稽查支隊接到群眾反映稱,漢台區勞動西路原糧油機械廠區域進行拆遷時,發現一段古城牆。次日,稽查支隊一行5人趕到現場,對這段城牆進行了勘查。昨日下午,漢中還下著小雨,漢中市文物稽查支隊支隊長左湯泉再次到城牆前勘查。他介紹,經過初步勘查,這段東西向的城牆,殘長大約有50米,高約8米,底部寬約5米,頂部寬約1米,外部全用青磚包砌,內填以土坯。
華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段城牆南邊的牆磚部分已垮塌,多塊牆磚上有不同的銘文。
據附近一位群眾介紹,這段城牆所處的位置在一片廠房和住宅區內,一直被包在建築裡面,最近這裡在拆遷,拆遷了一部分後才看到城牆。
清朝時曾有大的修葺
據漢中市文物旅游局的資料顯示,這段城牆最後一次大的修葺是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由時任陝西巡撫董教增上奏朝廷撥銀,漢中知府嚴如熤負責實施。這次修葺,全部用磚包城身,並修建了炮台和護城河等設施。
“這次發現的城牆,研究意義非凡。”左湯泉介紹,這段古城牆,是漢中古城現存的非常重要的一處遺址,對確定漢中古城位置、范圍及城牆砌法、規模等提供了依據。
“當務之急,是避免它不被損壞乃至拆掉。”漢中市文物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他們並不知道這段老城牆,現在知道了,一是要保護好它,二是要盡快把它列進文物名單裡。
該負責人介紹,因為老城牆處在已經劃定的拆遷區,因此,文物旅游局已經知會規劃部門,並且也會要求開發商在拆遷時注意避讓和保護。
初步推測城牆最晚建於明清
據了解,除了這段老城牆,漢中城區還有一段老城牆,另一段位於漢台區民主街西口,因為地理位置明顯,發現得早,被破壞得比較厲害,2000年時曾修葺過一次。
“那次修葺的規模比較大。”左湯泉介紹,因為民主街西口的城牆,被破壞得多,並且是土結構,因此當年修葺時,幾乎全部用的新磚。這樣一來,它的考古意義就打了折扣,如今,它更多的是一個象征意義。
“新發現的城牆,有清磚、明磚以及漢磚,所以,初步推測這段城牆最晚為明清時期所建。”昨日下午,在古城牆前,左湯泉表示,這一段新發現的城牆,可以說是漢中目前僅存的“古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