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記者從省文物部門獲悉,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考古人員在我省宜君縣境內210國道沿線發現長城遺址。
據介紹,文物普查隊員在對宜君縣彭鎮境內上世紀文物普查所記錄的原陳家坬、王溝灣、偏橋墩台遺址進行重新復查時,又相繼在與黃陵縣境接壤的許家塬村東北至西南方向發現了距離為500米-600米的墩台遺址3處。目前共發現墩台遺址6處,城牆遺址2處。
另外,偏橋村發現一處長約150米的夯土牆,牆高約3-8米,底厚約3-5米,頂寬約0.5-1.5米,夯土層厚10厘米。後又在偏橋村以南發現與墩台遺址相連的一處長約450米的夯土牆基。由此沿210國道沿線向南延伸到宜君縣城的東邊山梁頂上基本上是大約1700米處就有一處墩台遺址。據當地村民講,解放前此地曾是五裡一台,台與台之間為夯土牆相連,後由於大規模的農田基本建設、修築公路及村莊建設,將城牆平毀只留有墩台作為界標而已。
考古專家根據宜君縣境內眾多且距離基本相等的墩台遺址和夯土層綜合斷定,該墩台遺址和夯土牆應為長城遺址,但要弄清其文化內涵,還要做進一步的專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