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故宮博物院如何煥新顏?解讀故宮“三變”

故宮博物院如何煥新顏?解讀故宮“三變”

日期:2016/12/15 1:18: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北京故宮博物院即將迎來90歲生日。9月10日在上海博物館主辦的國際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作了題為《博物館公共文化空間》的主旨演講,詳細解讀故宮將如何煥發“新顏”。

  以“文物保護與博物館建設”為主題的國際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雲集了日本東京國立美術館館長錢谷真美、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館長史蒂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等全球知名博物館掌門人。

  “故宮博物院從‘東西南北中’各個方位,拓展出對公眾和觀眾開放的大量新空間,把不可能開放的空間也打開來,變成展廳,讓以往只能深藏沉睡於故宮庫房之中的珍貴文物,在觀眾眼皮底下‘醒來’。”單霁翔說。

  單霁翔列舉了兩個數據來說明故宮之變。由於缺乏可開放可展示的空間,故宮博物院目前向觀眾展出的藏品只占其浩瀚收藏的0.4%。為此,故宮全力改造可以開放的公共文化空間,2014年故宮開放了紫禁城52%的空間,2015年達到65%。而10年之後,百年故宮對百姓開放的空間將達到整體建築空間的85%。

  這意味著,對觀眾的參觀體驗而言,故宮博物院首先將“變得更大”了。單霁翔說,除了傳統的乾清宮、養心殿等展覽空間,故宮此番特別修繕了午門至東華門區域。午門將開辟出一個800平方米的較大展廳。而過去作為庫房使用的東華門,也已完成了前面的古橋修繕,即將華麗轉變為“古建築展示館”,集中展示故宮收藏的4900多件古建築展品。

  與此同時,用北京城牆舊磚修葺而成的午門至東華門城牆,下個月也有望對游人開放。人們漫步於充滿歷史滄桑感的老城牆之上,甚至可以走進以往只能遠眺的角樓。從城牆向下俯瞰,還可以欣賞到一個立體規劃展示的中國歷代建築構件園區。

  用現代博物館的思路改造和開放北京故宮的空間,則是故宮的又一“絕招”。據介紹,故宮博物院館藏6200件珍稀古代家具,非紫檀即黃花梨,而其中80%都長期埋沒於庫房裡,最多堆疊成11層擺放。而此次故宮改造之後,將以“庫房式展廳”的方式重新亮相,逾4000件珍貴古董家具都能在這裡對公眾展出。而公眾也將首次看到博物院庫房是如何“收納”的。

  單霁翔說,故宮之變,還在於進一步恢復歷史感,讓其功能愈發“原汁原味”。如故宮將恢復清宮造辦處功能,讓工匠在這裡按照中國古建築“八大作”方式做工,請游客觀賞中國古代建築精細絕倫的工藝傳承。

  90歲的故宮博物院將變得“更好玩”。單霁翔說,9月28日即將開放的北京故宮文創體驗館,好玩有趣。在書畫館中,觀眾只要喜歡任何一件作品,5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復制帶回家中。而在每天開放的5個教育中心中,人們還可以體驗“皇帝生活”,親手為奏折蓋上皇帝“御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