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訪問中國,引起國人對荷蘭這個國度的濃厚興趣。《金陵晚報》記者了解到,在曾經作為民國首都的南京,現在還保存著一座民國時期的荷蘭大使館,可以稱為南京現存民國使館建築中最為特別的一座。日前,曾經年久失修的荷蘭大使館老樓已經完成了修繕。
1
采用仿中國宮殿式建築風格
荷蘭大使館舊址,位於鼓樓區水佐崗和老菜市交叉口,門牌為老菜市8號。這座民國建築已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荷蘭是歐洲的古國,早在清代初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使團就曾兩次訪問南京,使團成員尼霍夫為當時的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留下過珍貴畫作。
民國史專家介紹,荷蘭很早就與在南京定都的國民政府開展外交往來。1936年3月,荷蘭政府任命傅恩德為駐華公使館特命全權公使。9月17日,傅恩德來南京上任,並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遞交國書。
荷蘭公使館買下了鼓樓老菜市一組中式民國建築作為館址,這裡正是民國時期南京的公館區。1947年3月29日,荷蘭公使館升格為荷蘭駐華大使館,艾森為首任駐華特命全權大使。
在南京現存的數十座民國使館建築中,荷蘭大使館最為奇特,它采用的是仿中國宮殿式建築風格,和民國初年建造的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大屋頂建築非常類似,又與勵志社、鐵道部等民國官署建築相近,代表了民國建築吸收中國傳統風格,並有所發展的典型特點。
2
曾經年久失修成為“危樓”
幾年前,記者曾經與一群民國建築愛好者,一起探訪過荷蘭大使館舊址。那次探訪中,記者獲知,荷蘭大使館原來是一組民國建築群,共有混凝土結構樓房9棟,後來只剩下1棟二層建築。當時,該樓位於南京三樂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內,曾經作為辦公用房和倉庫使用。
再看當年的老照片,記者發現,修繕之前,僅存的荷蘭大使館老樓牆體破損,磚塊脫落,窗戶損壞,彩畫漫漶不清,門廳柱子出現剝落,建築構件缺失,地板朽爛,整體結構存在隱患。據了解,在修繕之前,南京市文廣新局對該樓進行過全面檢查,結論是這座曾經美輪美奂的民國建築已經成為“危樓”。
相關單位制訂了文物修繕方案,並報江蘇省文物局批准通過。去年下半年,荷蘭大使館建築的維修正式啟動,這也是這座民國建築自建成78年以來,首次動“大手術”。
3
修繕後煥發中式民國建築風采
鼓樓區文化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荷蘭大使館修繕歷時一年,始終堅持“原樣修復,修舊如舊、原汁原味”的原則,其青磚牆體進行了加固,朽爛的建築構件得到更換,屋頂彩畫重新描繪,內部還擺放了頗具民國風的家居陳設,營造出民國時期外國使館的辦公生活環境。不管是建築整體風格,還是裝飾細節,都處處體現出民國獨有的審美情趣。
修繕完畢的荷蘭大使館建築,重現了當年中式民國建築的風采,歇山式中式屋頂古色古香,飛檐高翹,屋頂為藍色,牆壁為灰色,配上樸素的灰筒瓦,以及屋頂的正脊、正吻,體現民國建築的厚重端莊。老樓中間為主樓,兩側為環抱的廂房,設計非常巧妙。
將來的荷蘭大使館舊址將如何利用,記者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荷蘭大使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未來將納入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疇,打造一處文化展示和藝術家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