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登錄一處長800余米的石質拱券渡槽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登錄一處長800余米的石質拱券渡槽

日期:2016/12/14 21:42:5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8T"GS3X#`0

T `p^ekdO0 99古建網c!}:Dn {[email protected]J

*{ B+[+az3R1`0 99古建網}5{Pt4\0xQ

ME&Z(o.h,? uw0

MN+JA,W}Qb0  近日,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文物普查組在我縣西路八洞鎮普查時,發現並登錄一處重要而又極富時代特色的水利設施建築——桂花橋渡槽。99古建網PL;W's-F2X

s n \_+B0 該渡槽座落於八洞鎮群益辦事處月明寺村2隊,是一座條石壘砌的連拱渡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建修團結水庫後由樂安、西平、城郊三區的萬余名農民就地取材,用三年時間建修而成。該段渡槽長800余米,中部共設有16個大孔,跨於松樹山與尖山溝之間,約400余米。孔的大小不一,孔寬20-40米,大孔上端兩側分別設有大小不一的小拱券孔,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可以節約材料,又能使渡槽的外表更加美觀。槽面距地面最高處達29米,槽寬2.9、深2米,槽埂外部逐層上收,通寬6米。孔墩的條石上分別刻有“紅星公社建”、“前鋒公社建”、“和平公社建”等字樣。99古建網%C9u4Al2AIo z

99古建網B\HXy2x

  該渡槽是團結水庫的樞紐,它的建成不僅為當時灌溉西平、樂安、城郊三區的20余萬畝農田作了較大的貢獻,而且仍為今天的農業生產以及人們的生活起到重要作用。說明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廣大人民群眾響應黨中央毛主席 “大興水利、造福百姓” 的號召。體現了當時人們克服困難,采取生產自救,追求美好生活的具體體現。(三台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辦公室 三台縣文物管理所 吳俊梅)

5N]Xp*|i0 營造天地中國古建築論壇 http://www.yingzao.net TAG: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