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河道重現京城
日期:2016/12/14 21:44: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email protected]Js%U@4e0北京城水系復雜,各種河流、湖泊都有著不同的用途。環繞紫禁城的筒子河是為了皇宮的安防,昆明湖是為游覽,而在歷史上,還有一段具備航運功能的河道――― 通惠河。因為氣候條件變化,水源減少,航運功能廢弛,通惠河北段的玉河成為臭水溝,在上世紀50年代被一填了之。這條已消失半個世紀,與元大都同歲的古老河道如今重現北京城,使得北京又增添了一處展現元明古都風貌的重要景觀,700年歷史的河道令人流連忘返。
cfH-JC[ a]#^0 99古建網8]0PF,Uc,[;G"~回眸
#rr({A8_M,W0 99古建網K!mU7Tf p玉河與元大都同齡
dj)wJG.qC0.B-~.HWs!D5]"@}0 通惠河是京杭大運河最北的一段。元世祖忽必烈為解決江南漕運抵大都城的問題,命郭守敬為都水監,主持新河工程。99古建網&`O l-n8yP a @p
*X&N6V2p,I,V0 至元二十九年(1292),新河工程正式開工。郭守敬首先千方百計地開辟水源,他們從昌平縣的白浮村起,沿山麓,按地勢向南開鑿集水渠,匯集白浮泉,雙塔,玉泉等河水入甕山泊(今昆明湖)。甕山泊以下利用玉河(南長河)為引水渠道,從和義門(今西直門)北水關入城,注入積水潭,隨後郭守敬又主持開鑿了積水潭以下的通航河段。通惠河段從積水潭向東,然後沿皇城東側南流,出大都城南城牆,再沿金代的金口河故道向東,至通州接北運河。
Auh[email protected](Zw-bhX0 這條新河全長62千米,經過一年多的施工,主體工程建成,忽必烈賜這條新河名通惠河。通惠河的建成,使南來的糧船可直接駛近積水潭,大都城的糧運問題基本解決。這通惠河,便是玉河的前身。
}/wA_JN0K;`O$@"bHk&lRI0 通惠河航運段於明初淤廢,其後雖多次修復,但終因水源不足,功效皆不及元時,水閘數目也大為減少。明朝時,通惠河北段被稱為“玉河”。99古建網#~7wX8\3i%h2p
3T-a z8U6u w/M.|+lu0 明宣德七年(1432年),皇城東牆東移至玉河。明清兩代,因城內故河道圈入皇城之中,漕船遂從東便門外的大通橋為終點碼頭。故後通惠河僅指東便門外水閘至通州城這段26千米長的河道。
R'_!k#R,R w t0 99古建網J/i5aj:c6S}huAG斷水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代之後,氣候變化,水源缺少。河道逐漸由40米寬變為30米左右。從1918年開始玉河逐漸斷水,到解放前變成了一條臭水溝,最終於1956年被填埋在路面以下。而後,河道被蓋板鋪設排水管線變成了地下暗河。
`/Aa9q&{^0 99古建網.|1lE#C-C(fxlw6_曾經被忽必烈贊歎過的一條繁華河道,就這樣從北京城淡出了。99古建網0A;L Z4@p;[#L8U
wvY+bs UT#Z0 規劃
]v;~ S+DX@0j0 99古建網~@|f%@qA千米河道溝通皇城99古建網JOj Q#\
gkd]|G0 2002年,東城區開始研究使掩埋了近半個世紀的玉河重見天日。
#Zw&J3y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