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古鎮華麗亮相 令境內外“老記們”流連忘返(組圖)
日期:2016/12/15 23:25:34   編輯:古代建築四川新聞網汶川3月29日訊(記者 李京枝)“水磨古鎮——藏羌文化元素的集聚地、鑲嵌在壽溪河旁的一顆璀璨明珠,就如同一幅水墨畫一般令人賞心悅目......”3月28日, 2011國際旅游節會前媒體采風考察團一行首站來到阿壩州汶川縣水磨鎮,參觀、考察了即將作為2011四川國際水旅游節主會場的風情小鎮——水磨鎮,眼前這座濃郁的西羌民族特色風情的溫情小鎮,讓考察團的成員們啧啧稱贊,無不由衷地贊歎這是災後重建的精品大作。
春天的汶川縣水磨古鎮,氣候宜人、山水秀美,這裡已經成為了國內外游客踏青休閒的好去處。
走進水磨古鎮記者看到,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游客在古鎮三五成群,結伴而行,共同觀美景、品美食、賞文化、看重建。贊歎的語言不絕於耳,歡快的笑聲撩人心弦,人們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成為古鎮又一靓麗風景線。
“水磨羌城” 西羌民族文化的奇葩
水磨古鎮位於四川省汶川縣南部的岷江支流壽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長壽之鄉”的美譽,時稱老人村,後更名為水磨至今。水磨鎮既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融區,在災後重建中賦予其厚重的南粵新元素,內地風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輝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聯袂綻放。
考察團一行來到水磨古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融合了羌、藏、漢特色的傳統羌族建築。放眼四圍,群山環繞、層巒疊嶂。雄偉的碉樓、安靜祥和的禅壽老街,青山、綠水,環繞著這座寧靜美麗的小城。
記者看到,如今的水磨古鎮全然沒有了震後的破敗景象,滿目全是賞心悅目、讓人心醉的景色。錯落有致的民居、精致的小園林,優雅的古街道,裝飾了精美圖案木板的臨街商鋪,充滿質感的外牆面……中國結、大紅燈籠、久遠的牌坊、古樸的商鋪名字點綴著街道兩邊木質兩層建築,古香古色的街道裡,很多商鋪正在經營……一踏步水磨古鎮,仿佛是來到了美麗的“麗江古城”。
走進水磨古鎮,記者看到,古街上很多居民已經開鋪做起了各種生意。餐館、茶樓、民族特色小商品鋪等比比皆是。800米長的老街干淨整潔的石板路,街道兩旁的兩層木質建築,是一家挨著一家掛著紅燈籠、中國結的商鋪,一扇扇雕花木門裡面,出售著很多富有藏族、羌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土特產品、民族服飾、工藝美術品等等。那些鮮艷而質樸的羌繡,那些琳琅滿目的手镯、項鏈……,散發著濃郁的藏羌民族氣息。還有飯館裡那些誘人的當地美食:水磨老臘肉、石磨豆花、九大碗流水席……,那香味讓你忍不住尋著過去,坐下來就胃口大開,大快朵頤。
一路的走訪,記者感覺到,整個羌城給人的感覺是既富有濃郁的羌族風格,又有現代創新元素。這裡的酒吧、水吧、咖啡吧體驗區,現代的生活方式與古老羌族的風格和諧地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體驗“水磨羌城” “老記們”流連忘返
春日的陽光灑滿美麗的古鎮,三五成群游客在水磨古鎮結伴而行,觀水磨古鎮美麗的芳容、品美食、賞羌城特色文化、看重建經典作品。
“太不可思議了,只用了兩年多時間,重建後的水磨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然沒有了震後的破敗景象,入眼全是賞心悅目的景色,簡直就是造一個四川的‘小麗江’......”眼前這座濃郁的西羌民族特色風情的溫情小鎮,讓考察團成員們紛紛驚歎不已。
來到歷史悠久的古街萬年台,這裡是漢、藏、羌各民族聚居之地,這裡的人們能歌善舞,正中央的廣場成為了當地老百姓每天跳鍋莊的地方,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都會情不自禁的與老街上的人們一起跳起歡樂的鍋莊。
“真是奇跡,只用了兩年時間,這座濃郁的西羌民族特色新城在廢墟中拔地而起,濃郁的羌族風情、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優美的生態環境,原汁原味的西羌歷史文化再現,讓水磨古鎮散發著無比的魅力!真是‘中國最美羌城’!” 這是記者們走進水磨鎮的切身感受。
水磨古鎮的老街和地震後佛山援建的一座座羌族風情的羌樓是這裡最大的亮點。記者看到,興致勃勃的游客們都會在古鎮的每一處景點攝影留念,贊歎的語言不絕於耳,歡快的笑聲撩人心弦,人們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構成古鎮了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進了水磨,給我印象最深的,並非震後的破敗景象,而是觸目驚心的美麗畫面。我是第一次來這裡,這裡真是沒有想到會這麼漂亮。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裡不但恢復了保留了古老羌族的裝飾風格,還與現代的生活方式和諧地融合在了一起。整個羌城給人的感覺是既富有濃郁的羌族風格,又在傳統羌族建築的基礎上增加了創新的元素,顯得更加漂亮、精美、有特色,真讓人流連返......”來自香港媒體的外籍記者麥子激動的說道。
雖然在水磨的參觀時間很短,但這座鑲嵌在阿壩大地上的耀眼明珠已經深深的映在了記者們的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