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維修古建築是在延續城市文脈

維修古建築是在延續城市文脈

日期:2016/12/14 21:26:5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近日珠海高新區的唐家三廟、唐家翠屏祠、那洲古氏大宗祠、北沙盧氏孖祠等近期正在開展維修工程招投標工作。

高新區投入數千萬元資金,對轄區內的一大批古建築進行維修的做法值得肯定。

古建築是一座城市的生動面孔,是城市文明凝固的載體,也是一筆有形的文化財富,尤其是珠海高新區所轄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唐家灣更應該做好古建築的維修保護工作。因為這裡有豐富的歷史資源,其中保存了大量名人故居及古建築群,主要包括祠堂、廟宇及民居等,多為清朝時期所建。這些建築極富嶺南濱海古鎮特色,造型獨特,裝飾精美,具有突出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體現出了中西文化、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相交融的歷史價值,是唐家作為中國近代名人故裡、南中國海海防要塞、廣東著名買辦之鄉、嶺南百年文化古鎮的歷史見證。

保護古建築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高新區先後出台了多項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使包括古建築在內的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此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文物保護范圍還不是太廣,深度還不是太大,不是所有的古建築都能像共樂園、望慈山房和白石街等得到有效保護,有的正處於或即將處於破敗之中,其中就包括唐家三廟、唐家翠屏祠、那洲古氏大宗祠等,因此需要及時進行維修。

俄羅斯作家果戈裡說,建築是世界的年鑒,當歌曲和傳說都緘默的時候,只有它還在說話。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古建築是一段歷史的遺存,是一個民族的生動面孔,是生活在歷史之中的一部分人的身份憑據,也是追溯既往的文化“活名片”。它理應被當作民族瑰寶、歷史沉澱加以保護。

高新區對古建築的維修,意義重大。它不僅僅在於恢復古建築原貌,更是在於挖掘其獨特的文化魅力,保存歷史,延續城市文脈。同時,也是在喚起人們對家鄉的依戀感,增強城市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這次古建築的維修,最大亮點在於充分發掘古建築的價值,使其得到活化利用。根據規劃,該項目完工後,這些建築將用於社區文化展示和文化活動場所,或設立展示館、村史館,或打造成社區文化中心、老人綜合活動中心等,對公眾免費開放。這項舉措頗具新意,它既能讓古建築嵌入現代人的生活,為群眾服務,同時也能得到良好的保護。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高新區的大力努力和推動下,唐家灣的古建築會保護得越來越好,影響力越來越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