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阜陽現存最大古建築群將大修

阜陽現存最大古建築群將大修

日期:2016/12/14 11:27:5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近日,阜陽城隍廟維修工程建設項目開始在網上發布招標公告,這標志著社會廣泛關注的城隍廟保護工程進入實質性階段。這一有著600多年歷史、阜陽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有望恢復原貌。

  阜陽城隍廟位於阜城解放北大街,始建於西漢初年。明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重修颍州城隍廟,並進行皇封,自此成為全國唯一受過皇封的城隍廟;清乾隆年間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維修;民國期間遭到破壞,後改為中山紀念堂、民眾教育館,現為市文化館辦公場所。

  據了解,城隍廟現保留的大殿、後殿等是明朝後期大修過的建築,其牆壁上的石畫、雕刻等均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1980年被市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列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考古研究所專家介紹,阜城的城隍廟無論是占地面積還是建築等級,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

  在歷經了600多年的風雨滄桑後,目前城隍廟大殿、後殿毀壞嚴重,2004年被阜陽市安委會列為危房,目前大殿的西南和東北部坍塌,西山牆岌岌可危,大殿主體隨時都有全部倒塌的危險。近年來,城隍廟的修復保護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呼吁盡快搶救這座瀕臨消失的古建築。市政府常務會議就城隍廟維修工程進行了研究,目前該項目已經被市發改委立項,圖紙設計也已經完成,6月17日,土建工程開始網上招標。

  此次維修,主要內容是對城隍廟大殿和寢殿進行落架大修。記者了解到,落架大修是指當建築構架中主要承重構件殘損,有待徹底整修或更換時,先將建築構架全部或局部拆落,修配後再按原狀安裝的維修方法。此次城隍廟大殿維修可謂是“大手術”,主要工作內容包括牆體恢復、地磚及望磚恢復、屋面恢復(筒瓦)、木柱、木梁等木作工程恢復、木結構油漆、防白蟻處理、破損屋面拆除等。

  市文物管理局專家告訴記者,此次維修工程建築面積550平方米,總投資399萬元,資金目前已全部落實,工程預計7月底動工,工期7個月。此次維修將堅持最小干預原則,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歷史信息,原有構件等材料能用盡量使用。另外,文物部門將加強勘察、考證,組織編制阜陽城隍廟總體設計方案,分步實施。

  “此次維修工程的實施,將在保護阜陽市歷史文化遺產,提升阜陽文化底蘊和城市內涵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市文物管理局表示,維修完成後,計劃將城隍廟作為展示阜城歷史文化的一個窗口,免費向市民開放。(阜陽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