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民族村”鬧端午 松溉古鎮演漢式婚禮

“民族村”鬧端午 松溉古鎮演漢式婚禮

日期:2016/12/14 9:57:41      編輯:古代建築史
“民族村”鬧端午松溉古鎮演漢式婚禮

 

“民族村”鬧端午松溉古鎮演漢式婚禮

永川區板橋鎮柳溪村的居民在比賽包粽子 記者 蔣雨龍 攝
 

  記者 羅婧

  重慶6月11日電 漢族過端午要吃粽子賽龍舟,那你知道其他少數民族怎麼過端午節嗎?6月9日下午,永川區板橋鎮柳溪村王家院子裡,村民們與部分著民族盛裝的少數民族代表齊聚一堂,唱著彝族的歌,跳著苗族的舞,一起比賽包粽子,熱鬧慶端午。

  9個民族同慶端午節

  “在我們那裡,在端午節的早上要吃大蒜、雞蛋,晚上煮豬腳、喝雄黃酒。”來自四川涼山州的彝族代表白成美在永川區板橋鎮柳溪村已經生活了19年,她告訴記者,在她的家鄉,端午節又叫端陽節,節日這天,孩子們要用雄黃酒擦臉,青年男女還要包好粽子,帶上酒,到風光秀麗的山間草坪,進行摔跤、跑馬、斗牛、斗羊、跳舞等娛樂活動。

  據了解,永川區板橋鎮柳溪村是重慶市民族團結示范村,在柳溪村的2000多個村民中,有來自彝族、白族、苗族、羌族等8個少數民族的村民。來自貴州的苗族女子羅正蓉是柳溪村有名的養兔大戶,她介紹,苗族稱端午節為粽粑節,苗家的粽子很有特色,餡也很豐富,有豆沙粽、鮮肉粽、臘肉粽、綠豆粽、赤豆粽等等。“以前苗家還要把煮好的粽子掛在堂屋裡,一是敬祖先,二是表示生活美滿。”

  正聊著,熱鬧的包粽子比賽鳴鑼開場了。只見77歲的老大娘劉期富快速翻動著粽葉,填塞糯米。別看老大娘如此高齡,可這手裡的活兒卻靈巧得很。一個個有稜有角的粽子展現在眼前。見一個個包粽選手賽得起勁兒,白成美和羌族的楊岑坐不住了,她倆登台高唱《祝酒歌》和《咂酒歌》助興。

  松溉古鎮重演漢式婚禮

  昨天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漢式婚禮在永川的千年古鎮松溉重演。

  早上10點,新娘在文昌宮上妝,等待新郎。新郎拜別父母後,來到新娘家。行贽禮,贽禮是指拜見時贈送的禮物,而女婿以銅雁為贽禮,是表示今後對新娘要誠信和尊重。

  禮畢,迎親隊伍將美麗的新娘抬上了花轎來到婚禮現場。婚禮的第一環節是沃盥禮——也就是洗手洗臉。洗完手後,新人對席而坐,喝同一種酒,吃同一種肉,取名“同牢禮”,象征夫妻同甘共苦。“同牢禮”後,新郎新娘行合卺禮,就是大家熟知“喝交杯酒”。然後,新人開始拜天地、拜高堂及夫妻對拜。“其實我們中國的傳統婚禮比西方婚禮更有內涵、有意義,以後結婚會考慮漢式婚禮。”從主城區來松溉旅游的年輕小伙子劉斌說。

  我們的節日大家談

  永川板橋鎮黨委書記張小梅:永川區板橋鎮柳溪村是重慶市民族團結示范村,也是區文明村標兵。這次開展的“弘揚傳統文化 共築鄉村夢想”主題活動,既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又增進了了解,促進了民族團結互助。下一步,我鎮將這樣的活動常態化,通過活動構建和諧,凝聚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以“山水板橋、生態家園、人文古鎮”為奮斗目標,共築鄉村夢想,共建幸福板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激情奮斗!

  板橋鎮柳溪村黨總支書記楊緒能:舉行“弘揚傳統文化 共築鄉村夢想”主題活動,讓我村的少數民族和村民們感受到了節日的溫暖。群眾主動開展這樣的活動,既弘揚了傳統文化,又加強了民族團結,增進了友誼,消除了隔閡,激發了村民們干事創業的激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