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寫40萬字劇本“急救”地方戲 男扮女裝親上陣
日期:2016/12/14 9:53:31   編輯:古代建築史
呂鹹蔚和他寫的泗州戲曲手稿
描蛾眉,塗粉黛,著女裝……臥室裡,呂鹹蔚唱起地方戲。安徽小伙呂鹹蔚生於梨園世家,世代唱泗州戲(安徽地方戲),老藝術漸漸沒落,他來北京打工。擔心地方戲劇本消亡,閒暇,他整理出40萬字共計20個泗州戲劇本。
劇本內容包羅萬象
呂鹹蔚住在勁松地鐵站附近,臥室裡,厚達近一尺的劇本有800多頁,用藍色圓珠筆密密麻麻寫在A4紙上。
所搜集整理的劇本共20部,每一部有劇名、故事梗概、劇本台詞等等。每個劇本約2萬字。
劇本故事很多來自漢唐明清,內容包羅萬象,有風趣幽默的生活小品,如《拾棉花》,介紹一對年輕姑娘在棉花地裡勞動,誇著自己的未婚夫,向往未來幸福生活;有的直接反映戰亂時的女子英雄本色,如《老河東》,介紹宋朝邊關告急,穆桂英兒媳伍桂珍帶孕出戰,倉促間嬰兒誕生,為保邊關血書棄兒……
臥室裡,呂鹹蔚將自己畫成泗州戲旦角兒,著戲服,唱起了泗州戲的“拉魂腔”。
閒暇整理40萬字劇本
23歲的呂鹹蔚來自安徽蚌埠,生於梨園世家,受奶奶等地方戲老藝人影響,6歲開始登台演出,到16歲時會唱百余出泗州戲。
2000年之後,泗州戲漸漸不景氣。2010年,呂鹹蔚本科畢業,為維持生計,沒有再登台演出。他來北京打工。
“泗州戲很少有人會,漸漸變得沒落。”擔心泗州戲劇本失傳,從2010年初,呂鹹蔚開始利用閒暇時間,搜集整理泗州戲劇本。“憑記憶,或向奶奶、老藝人等打電話求教,一點點地寫,整理劇本精華內容。”
他搜集劇本的目的,是將這些泗州戲經典劇本以文字的形式保護起來,“也希望引起地方文化部門的重視,一起保護地方戲”。
中戲教授稱劇本有參考價值
前日,長年從事戲曲研究的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曹其敬稱,呂鹹蔚所做的地方戲劇本搜集工作意義重大。
曹教授說,近年來,我國地方戲劇劇種消亡趨勢明顯,目前劇種僅剩下100多種,仍有消亡趨勢。地方戲劇本多為口口相傳,無文字記錄。而劇本的搜集整理,可為研究和保護提供參考。
前日,安徽省蚌埠市文化局工作人員項先生電話中稱,不清楚泗州戲現況,“可與地方劇團聯系,地方劇團會告訴我們所搜集劇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