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曾君:中國彩墨古鎮的拓荒人

曾君:中國彩墨古鎮的拓荒人

日期:2016/12/14 9:53:23      編輯:古代建築史
《蜀山老屋》 《雨潤山林》
  《山裡人家》 《蜀山老屋》
 
《雨潤山林》
《山裡人家》

  曾君:中國彩墨古鎮的拓荒人
  曾君:中國彩墨古鎮的拓荒人
    我去過很多四川鄉下的古鎮,除了在歷史中顯示魅力的古鎮老屋之外,鄉下清新、濕潤的空氣,沁人心脾。那種虛無缥缈的氛圍,也讓我迷醉。我要努力的方向,就是用中國傳統的水墨,把這種清新、濕潤的空氣,在畫面上表現出來。”
  寂寞的農家、質樸的老屋、幽深的老巷……成都本土60後實力畫家曾君,在傳統中國山水畫領域裡,苦心孤詣,找到自己的獨特藝術突破之路—突破中國傳統繪畫以房屋為背景的窠臼,將古鎮老房作為繪畫表現的主題,獨樹一幟地將“彩墨古鎮山水”作為藝術主攻方向,重點展現山水之間的四川民居建築美、人情美,田園生活之美,傳達出人與自然鄉野風情親切的鄉土鄉情。曾君的畫“兼工帶寫”,既有工筆又有寫意。展現了四川鄉村風光的秀美、細膩及小巧玲珑,被譽為“中國彩墨古鎮(老屋山水)拓荒人”。
  赴山東沂蒙煙雨印象深
  今年8月1日,第五屆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博覽會的重頭展覽—“雅墨無界—首屆川魯書畫名家交流展”在濟南隆重開幕。近百幅川魯兩地書畫名家的精品力作,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與廣大觀眾見面。在秦天柱、任光榮、楊學寧、米金銘等近二十位參展的四川書畫名家中,其中就有成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鄉情國畫院副院長曾君。他的老鎮古屋系列作品,以其傳達出的四川民居建築美、田園之美,自然鄉野風情,打動了生活在現代都市的藝術觀眾及藏家。
  在展覽之外,曾君還去參觀泰山、沂蒙山,“當時,沂蒙山的幽靜、煙雨蒙蒙的感覺,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回到成都之後,我心頭還在醞釀、構思,一直在心中打稿子,想要把當時的場景畫出來。總之,這次交流對我來講很有收獲,也謝謝華西都市報為我們提供這個平台。”曾君還坦言,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欣賞了不同風格的畫作,尤其是山東同行畫家的實力非常強,尤其是他們善於表現大氣磅礴的感覺,值得我們借鑒吸收。”
  畫民居研讀老屋再創作
  熟悉中國畫的人都知道,中國畫多以房屋為背景,為點綴。而曾君以房屋作為藝術表現的主題,眼光與角度很是新穎。為了更好地畫好老屋建築,曾君還認真研究起四川民居建築,多次實地觀察、寫生,跑遍了四川很多古鎮,“我畫的那些老屋,都不是我杜撰出來的。因為房子畢竟是人工建築,畫家也不能自己隨便杜撰,必須對房屋的結構、肌理有相當了解。我就老老實實地去實地觀察細節,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藝術創作。”
  為了更好地畫好老屋建築,曾君還認真研究起傳統民居,比如江西婺源、安徽徽州、浙江烏鎮等,他都實地探訪。作為四川畫家,曾君最喜歡,去得最多的,還是四川民居建築,多次實地觀察、寫生,跑遍了四川很多古鎮。上世紀90年代初,曾君有機會去了雅安的上裡古鎮,當時那裡還沒怎麼開發,游客很少,整個古鎮方方面面保存得完好,景致天然,房屋古樸,隨處可見小橋流水,居民過著質樸的生活,他一下子就很喜歡,很上心。開始畫古鎮老屋。後來,他陸續又去了四川很多古鎮,比如泸州的福寶古鎮、堯壩、重慶偏巖、樂山五通橋、廣安武勝的“寶箴塞”,青城山的建福宮。”
  轉觀念傳統水墨彩繪民居
  曾君的作品,重點表現民居建築,則會給人一種人間歲月的沉澱之美。仔細觀摩細研曾君的畫作,破舊但有情調的田園民居,自然錯落於綠意盎然的青山綠水間,圓融一體,給人一種迷蒙的夢境之美。而點綴其中的晾曬衣物,鮮亮的色彩,安靜的人影,也讓人不禁神往其中深厚的農耕田園生活,感恩大自然的包容滋養。
  走遍鄉下的眾多古鎮,除了被那些歷史歲月中越發顯出其魅力的古鎮老屋讓曾君流連忘返之外,鄉下清新、濕潤的空氣,也是曾君捕捉並努力在畫面上表現的對象,“那種虛無缥缈的氛圍,也讓我迷醉。我想用中國傳統的水墨,把這種清新、濕潤的空氣質感,在畫面上表現出來。”曾君也坦言,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難點不在技法,而在觀念。平衡很難掌握。要簡約,但又不能單薄空洞;有內容,但又不能顯得繁瑣。這是我藝術探索的一個方向。”
  華西都市報 記者 張傑 荀超

  個人簡介
  曾君 祖籍福建漳州,1965年生於四川成都。先後師從著名書畫家付壽昌、施雲翔、任光榮,現為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成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鄉情國畫院副院長,成都工筆畫會理事,成都當代工筆畫研究會理事。中國墨彩古鎮(老屋山水)拓荒人,中國西部鄉風畫家。主攻中國水墨山水畫,其山水氣勢磅礴,厚重峻秀,“古鎮”系列獨樹一幟。現為美國舊金山“中國畫廊”簽約畫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