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榮封九錫位列三台花錢看古代的官職和封賜制度
日期:2016/12/15 0:20:14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國花錢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千姿百態,是中國古代民俗文物中一個獨特的板塊。收集、研究這些鑄造精良、文圖優美、內涵豐富的吉語花錢,可以直觀地了解中國古代民俗文化,特別是對了解地域性的民俗民風有著重要價值。圖中的榮封九錫位列三台花錢不但代表著古人深切的祝福,同時我們也能從中更好地了解古代的官職和封賜制度。
此花錢直徑42.4毫米,正面文字是“榮封九錫”,背面文字是“位列三台”。錢文為清人所書,書法優美,點如墜石,撇如驚風;豎若撐天之柱,橫似長虹臥波;觀賞把玩,讓人若飲醇酒,若品綠茶,讀之再三,似與清人促膝長談。錢上的銘文蘊含著前人祈求高官厚祿、家財萬貫、壽命綿長的良好願望,其中滋味無窮。
那麼,錢文上的“三台”指的是什麼呢?它的演化過程又是怎樣的?讓我們從官制歷史的發展過程來說說。實際上,三台的意思就是三公。“三公”一詞最早出現始在商代,據《史記·殷本紀》記載:纣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當時的“三公”只不過是商王的臨時委任的官職,也沒有明確的分工,他們作為商王的左輔右弼,其職責相當於商初的尹或後世的相。西周時期,官制比較健全,並具有一定的規模,西周時期輔佐周王的百官之首也是三公,《尚書·周官》說“立太師、太傅、太保。茲為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春秋公羊傳》又說“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可見,在中央政府機構裡,除周天子之外,最高級的職務就是“三公”,是為輔佐國君的高級顧問官。
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與此同時,新興的封建地主階級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統治, 在職官制度上正式確立了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制, 形成新的中央權力中樞。隋朝,楊堅即皇帝位後,廢除了北周使用的許多古官名稱,系統地整理和綜合了南北朝後期各國的新官制,按照集權制度的需要,重新建立了一套嚴密而復雜的國家機構。隋朝雖置三公,規定其可以“參議國之大事”,但多限於禮樂,為顧問,真正輔佐皇帝、執掌政務的則是尚書令、僕射、納言、內史監及其領導下的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又稱為尚書台、門下台、內史台,由此三公又被稱為三台。正因為歷史上的“三公”大多權重勢大,此花錢上的文字才寫上了“位列三台”。
至於九錫,實際上是九種禮器。是古代天子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器用之物,是最高禮遇的表示。錫,在古代通“賜”字。九種特賜物分別是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贲、斧钺、弓矢、鬯。其記載見於《禮記》。
(來源:中國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