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式文化上“婚鞋”分為哪幾種類別
日期:2016/12/14 22:02:46   編輯:古代建築史 鞋屬於古代婚嫁吉祥物,主要是著眼於其音,“鞋”與“諧”相諧,是夫婦兩情相諧、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舊時婚俗,新婦嫁妝常備有銅鏡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張雲 《四寸學》卷一雲:“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婦鞋,以帕包裹,夫婦交遞之,名曰‘和諧’。”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中也有相同的記載,都是以鞋取“諧”的吉兆。傳統婚俗中的婚鞋主要有三種:
一是黃道鞋。古時結婚要選黃道吉日,新娘在上轎時要穿著用黃布折成的鞋,叫“上轎鞋”,也叫“黃道鞋”,到夫家後再換紅色婚鞋。
二是踩堂鞋。有些地方是指女子結婚拜堂時所穿的鞋,有些地方則指新娘從“上頭”到“開臉”時所穿的鞋。開臉後,要另換新鞋,將踩堂鞋扔到床底最裡面,讓其爛在床底,不再見人,以示新娘此生不二次嫁人。另有一說,踩堂鞋早爛早生孩子。
三是睡鞋。睡鞋是舊時女子洞房上床時所穿的鞋,因為是一雙又薄又輕的軟底鞋,故又叫“軟鞋子”,上床時需由新郎親自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