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長堤大馬路挖出近3萬件清瓷

長堤大馬路挖出近3萬件清瓷

日期:2016/12/14 20:10:31      編輯:古代建築史
  100平方米的范圍、1米多厚的堆積,經歷了兩個月的發掘之後,近3萬件清代瓷器現身廣州市長堤大馬路,這是廣州市城市考古首次出土如此豐富的清代晚期陶瓷器遺存。絕大多數瓷器使用痕跡不明顯,大部分以日用器為主,很可能與當時的陶瓷貿易有關,為研究晚清廣州進出口貿易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資料。

  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易西兵介紹,此次出土的29503件標本以青花瓷為主,其次是彩繪瓷器,還有不少青白瓷和青瓷等,器型以碗、碟、盤為主,均為日常生活用器。“相當數量的器物比較完整,僅僅在口部有殘缺,而且大多數都沒有使用痕跡,很可能是當時把瓷器運到廣州後發現途中磕碰損害,隨手傾倒在碼頭邊。”

  考古專家分析,這批陶瓷不像是在使用過程中損壞後拋棄形成的“生活垃圾”。根據文獻記載和廣州古城的外銷畫顯示,明清時期廣州城南、珠江兩岸商貿繁盛,清代中期以來,珠江北岸東至五仙門、西至十三行一代,更是十分繁華,江邊有許多碼頭供貨物中轉。此次發掘的陶瓷器都出土於臨岸的河沙淤積層中,初步判斷這裡存在著專門運輸陶瓷器的碼頭。“我們感覺碼頭肯定就在附近,但由於附近都是建築物,不能再進一步進行發掘了。”易西兵說。

  通過這次考古發掘,專家們基本確定,長堤大馬路這一片在清代晚期處於廣州城南外、珠江岸北,與現在的珠江岸相距超過100米,也就是說,在140多年的歷史中,珠江岸已經退了近200米,這對研究珠江的歷史變遷,也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據介紹,在這批瓷器當中,青花瓷碗數量最多,經初步鑒定,很可能來自粵東地區的窯口。“彩繪瓷器是此次發掘出土的另一大類,因為長期泡水,紅綠彩繪已經脫落或者變成黑色,”易西兵表示,此次發掘的其中一批彩繪瓷器,其釉色、紋飾風格都與中國瓷器不同,有的還有日本人名款識,例如其中一個彩繪印花小碟,上面就刻有“久加籐制”的式樣,很明顯是日本人名,也許是該瓷器的制造工匠。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廣州人民可以使用來自國外的“進口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