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建裝飾審美文化:寧可內簡也要外奢
日期:2016/12/15 0:13:56   編輯:古代建築史徽州地區歷史上崇尚讀書,重視教育。“賈而好儒”的徽商,重視並資助振興文教,歷史上的“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連科三殿元”“十裡四翰林”及“同胞翰林”等佳話迭出。因此,徽州建築裝飾的內容蘊涵了徽州人的人生觀及審美追求等文化意蘊。
徽州傳統建築裝飾的美總是在經濟、靈巧中追求奢侈和榮華,並且處處體現著功能與審美的結合。以徽州人的理念,門樓必雕。因為在徽州人看來,門樓雕刻的奢簡程度反映的是居住者身份、地位及經濟狀況。 “寧可內簡也要外奢”的心態在徽州有普遍共識。為此,徽州的門樓的磚雕極其精美,極富藝術價值。其中,兩檩高挑的門罩最為突出,它不僅能把雨水拋得更遠,同時,那高挑的雙檐加上層疊的磚雕能把大門裝飾得富麗堂皇、莊嚴典雅。花窗與隔扇的上部都有雕工精湛的透空花格,既有采光通風作用,又有“借景”功能,使得窗外美景與室內環境相映襯。從現代構成學來看,上部細密的花格子與下面的密風擋板自然形成一個疏密對比,體現一種節奏與韻律之美。
東方美學有“道法自然”的悠久傳統。老子認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以審美的“復歸於樸”來使天下太平。莊周也認為“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徽州建築處處體現了這種質樸之美。門樓上的磚雕無論雕刻得如何精細,但從不以五色勾畫;隔扇、梁架上的木雕不論如何精巧,也不施以彩漆;抱鼓石、夾柱石及漏窗上的石雕也都是保持青石、麻石等純石材料的質感而不施以丹青,顯得素樸、莊重。來源: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