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古典復興主義建築與羅曼建築

古典復興主義建築與羅曼建築

日期:2016/12/14 18:51:27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古典復興主義建築

    古典復興建築是十八世紀60年代到十九世紀流行於歐美一些國家的,采用嚴謹的古希臘、古羅馬形式的建築,又稱新古典主義建築。

古典復興主義建築

    當時,人們受啟蒙運動的思想影響,崇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在建築方面,古羅馬的廣場、凱旋門和記功柱等紀念性建築成為效法的榜樣。當時的考古學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古希臘、羅馬建築藝術珍品大量出土,為這種思想的實現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古典復興建築代表作—巴黎萬神廟 

巴黎萬神廟

    采用古典復興建築風格的主要是國會、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一些紀念性建築。這種建築風格對一般的住宅、教堂、學校等影響不大。

    法國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中心,也是古典復興建築活動的中心。法國大革命前已在巴黎興建萬神廟這樣的古典建築,拿破侖時代在巴黎興建了許多紀念性建築,其中雄師凱旋門、馬德蘭教堂等都是古羅馬建築式樣的翻版。

    英國以復興希臘建築形式為主,典型實例為愛丁堡中學、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館等,德國柏林的勃蘭登堡門,申克爾設計的柏林宮廷劇院和阿爾塔斯博物館也都是復興希臘建築形式的;勃蘭登堡門以雅典衛城的山門為藍本。

    美國林肯紀念堂

美國林肯紀念堂

    美國獨立以前,建築造型多采用歐洲式樣,稱為“殖民時期風格”。獨立以後,美國資產階級在擺脫殖民統治的同時,力圖擺脫建築上的“殖民時期風格”,借助於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來表現民主、自由、光榮和獨立,因而古典復興建築在美國盛極一時。

    美國國會大廈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仿照巴黎萬神廟,極力表現雄偉,強調紀念性。希臘建築形式在美國的紀念性建築和公共建築中也比較流行,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即為一例。

    羅曼建築是10~12世紀,歐洲基督教流行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羅曼建築原意為羅馬建築風格的建築,又譯作羅馬風建築、羅馬式建築、似羅馬建築等。羅曼建築風格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

    羅曼建築代表作—德國沃爾姆斯主教堂

沃爾姆斯主教堂

    羅曼建築承襲初期基督教建築,采用古羅馬建築的一些傳統做法如半圓拱、十字拱等,有時也用簡化的古典柱式和細部裝飾。經過長期的演變,逐漸用拱頂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結構屋頂,對羅馬的拱券技術不斷進行試驗和發展,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頂的橫椎力,後來又逐漸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頂。平面仍為拉丁十字。出於向聖像、聖物膜拜的需要,在東端增設若干小禮拜室,平面形式漸趨復雜。

    羅曼建築的典型特征是:牆體巨大而厚實,牆面用連列小券,門宙洞口用同心多層小圓券,以減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鐘樓,有時拉丁十字交點和橫廳上也有鐘樓。中廳大小柱意大利比薩主教堂有韻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較大的內部空間造成陰暗神秘氣氛。樸素的中廳與華麗的聖壇形成對比,中廳與側廊較大的空間變化打破了古典建築的均衡感。

    隨著羅曼建築的發展,中廳愈來愈高。為減少和平衡高聳的中廳上拱腳的橫椎力,並使拱頂適應於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後來創造出了哥特式建築。羅曼建築作為一種過渡形式,它的貢獻不僅在於把沉重的結構與垂直上升的動勢結合起來,而且在於它在建築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組織到建築的完整構圖之中。

比薩主教堂

    羅曼建築的著名實例有:意大利比薩主教堂建築群、德國沃爾姆斯主教堂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