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說,這裡是中國西部古鹽道上的明珠。
民俗學家說,這裡是川南古鎮場鎮風情的標本。
經濟學家說,這裡是特色文化旅游的亮點。
翻開地圖,從自貢市區沿著釜溪河下行11公裡,北緯29度,東經104度,有一座有著美麗傳說的千年古鎮沿灘仙市。
仙市,原名仙灘,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隋朝,上世紀20年代改名為仙市,是以井鹽文化主根系為依托萌生、發展起來的。仙市因鹽設鎮,是釜溪河當年鹽運重要碼頭之一,俗有“中國鹽運第一鎮”之稱。
古鎮側臥在釜溪河灘,宛若一幅題為“仙女側臥圖”的水墨畫卷。這裡自然風光旖旎,文化根基深厚,民風民俗濃郁。曾因“四街四棚五廟三碼頭”和“一鯉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遠近聞名。“串廟長龍通南北,閉關鎖閘各成囚”的“仙人變陣”是古鎮的主要布局精華。
仙市於1992年被評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2007年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稱號。傳統的川南民居、古鎮古寺、民居民俗、市井市聲、名人名作、傳說傳奇、民風民謠,孕育出風情別致的鹽運文化、碼頭文化和古鎮文化,是自貢歷史文化名城和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巴蜀古文化、解讀川南場鎮風情民俗的活標本。
仙市之名源於美麗傳說
仙女下凡臥河邊,金銀首飾撒滿灘;玉帶長河千帆掠,玉樹翠竹舞翩跹。虎牽象鼻鹦鹉歡,獅子回頭望牡丹;天潭河內朝鼓響,橋墩壩上會神仙。
這是在仙市流傳的一個民謠。關於仙市之名,古鎮上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王母娘娘一年過生日時,在瑤池大宴前來祝壽的各路神仙。天廷裡掌管金銀財寶的仙女喝醉後,邊歌邊舞,跑進庫房抓起金銀財寶大把大把地向人間拋撒。
仙女酒醒之後,才發現自己闖下大禍,十分害怕。於是,仙女和貼心下屬一起秘密叫上牡丹仙子、荷花仙姑、鹦鹉、獅、虎、象、龍等仙偷偷溜出
天廷,下凡到仙市,在釜溪河畔側臥而寐。
玉皇大帝得知後,氣得暴跳如雷,命天神帶天兵天將下凡緝拿。天神在覓得仙女他們的蹤跡後,便傳旨叫仙女們回天廷接受懲罰。但是,仙女們在人間無拘無束,哪肯心甘情願回到天廷去接受懲罰?天神受命在身,看仙女們不肯就范,於是施法收回了仙女們的靈魂,讓其軀體留在人間,化為仙市這一片蜿蜒仙灘。
仙市之美川南古鎮風情標本
也許正是有了這個美麗的傳說,仙市這個地方,一開始就沾了許多“仙氣”。
在為仙市角逐“四川最美街道”稱號投票時,當地一名網友在微博上這樣說,仙市,就是“天上的街市”。
名字裡帶一個“仙”字,似乎注定這裡充滿神奇色彩。這座被譽為“川南古鎮風情標本”的鎮子,究竟有著怎樣的一種風情?
從自貢市區驅車向東11公裡,來到仙市鎮。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在街角一轉,“仙市古鎮”的巨大牌坊在不經意間映入眼簾。
牌坊上有一副長對聯:“釜水抱城西,煙霭有無,拄杖僧歸蒼茫外;獅峰朝閣右,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外側,還有一副短對聯:“五廟香風繞
秀戶,百舸樯影動汀鷗。”讓人過目回味,意味深長!
穿過牌坊,沿階而下,信步走入仙市古街。一路是平整的石板路,兩邊是有著明清風貌的青瓦穿斗木結構房屋,白牆青瓦、眾鳌高翹、雕梁畫棟、美輪美奂。
服裝店、餐館、藥店、百貨店……門是傳統的木門,店鋪是家常的小店,老板們多是淳樸的當地人,對游客十分熱情。在街尾,還有一家鐵匠鋪,爐火正旺,火星四濺,兩名赤膊的鐵匠師傅汗如雨下,正在專注鍛造一把菜刀,“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回蕩在空曠而寂寥的長巷,讓人頓生“時空穿越”的錯覺。
古鎮老街,處處充斥著美食的香味。烘肘、跳水兔、河魚、豆花,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很多,而且“相因”(土話:便宜),讓許多游人食指大動。
古鎮依偎在釜溪河畔。站在碼頭旁的“風雨橋”上,夕照之下,河面波光粼粼,對岸的青山綠水漸隱在薄霧之中,恍如夢境。
仙市古鎮有四條街:正街、半邊街、新街子、新河街,全長662米。事實上,一圈下來,大半個小時就能轉完。
但是,沒有人不會被這裡獨特秀麗的樓閣建築和旖旎的自然風光而陶醉,甚至流連忘返。
“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古鎮,這裡有著完全不同的味道,是最真實的川南古鎮。”從成都來的游客曾女士說,這裡的居民都很熱情,這裡沒有繁華的商業喧囂,一點都不造作,也不小資,來這裡的最大感受就是純淨、淳樸,非常“原生態”。
有人說,仙市古鎮的人們是最具有人文的,他們還停留在古時純真務實的年代裡。
無論是街邊滄桑的老房子、回蕩著古剎鐘聲的金橋寺、黛瓦磚牆的福建會館和廣東會館,還是鹽運碼頭上那被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台階,所到之處,歷史無不在這裡積澱、升華、延續,千年不變。
“這裡有看得見的歷史,有原汁原味的古鎮風情。”仙市鎮古鎮辦主任張孝明說,古鎮曾在2002年翻修了路面,在2008年進行了立面改造,但是一切都是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以前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是什麼樣子。
仙市之史因鹽設鎮
仙市古鎮因鹽設鎮,是釜溪河當年鹽運重要碼頭之一,俗有“中國鹽運第一鎮”之稱。
昔日,自貢井鹽經此入沱江、進長江、溯赤水,上蓉城、入川西、去川北、進川東、出三峽,古鎮成為井鹽出川的第一個重要驿站和水碼頭;如今,鎮區內打鐵、彈棉花、紡線、捕魚等各類傳統精湛手工技藝和傳統的節日龍燈、花轎迎親、鐘馗廟會、街頭茶館、川劇玩友、長竿旱煙等民俗民風傳承完整,別具風情。古鎮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神奇的歷史文化遺存讓人流連忘返。
隨著自貢鹽業生產的日益興旺發達,先前只有寥寥數戶人家、一條陸路通道的荒涼小村落仙灘因鹽運而繁榮昌盛起來,成為“東大道下川路”運鹽的第一個重要驿站和碼頭。陸路“挑
夫盈途”,水路“帆槳如織”,進而有了店鋪,有了街市,熱鬧非凡。廣東、福建、江西等地商人在仙市淘到第一桶金後,便在鎮上大興土木,於是陳家祠、金橋寺、天上宮、江西廟等應運而生,所以仙市以“四街、四柵、五廟、三碼頭和一鯉、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遠近聞名。
仙市因鹽設鎮,這裡匯聚南來北往的鹽商,具有各地建築風貌的祠堂、廟宇、會館鱗次栉比,形成了仙市古鎮獨具一格的文化現象。
經過歲月的洗禮,拂去歷史的塵埃,仙市再度迎來她曾經的殊榮和驕傲。走近這古樸鐘靈毓秀之地,融入自然,風懷澄淡,親近文化,心清如水,吸納這山水的靈氣和古典的詩情,這必將是你難忘的一次心靈之旅。明興友劉曉斌見習記者徐湘東記者羅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