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與大家一起解讀皇朝舊址故宮這座神秘的宮殿

與大家一起解讀皇朝舊址故宮這座神秘的宮殿

日期:2016/12/14 22:02:26      編輯:古代建築史
概述: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它是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眾多的影視劇裡都有這座瑰麗宏偉宮殿的身影,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有想去親自拜訪拜訪這處皇朝舊址。   故宮那麼大,故事那麼多,你想聽聽麼?首先,小編提問,你知道為什麼故宮稱為紫禁城嗎?你知道為何故宮內房間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嗎?你知道美麗的故宮角樓的由來嗎?你知道影視劇裡常常出現的神武門是用來做什麼的嗎?九龍壁又藏有什麼玄機?如果不太清楚,就跟隨小編來一一解讀這座神秘的宮殿吧!
 
  “紫禁城”名稱由來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 傳說,當初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皇上朱元璋和他的兒子燕王朱棣打算把宮殿修蓋得多點兒、大點兒,總覺得皇上住的地方應當特別華貴,不然就顯不出天子的尊嚴。這天,朱元璋正要傳旨宣劉伯溫,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劉伯溫來了。  劉伯溫一見皇上就說:“啟奏萬歲,臣昨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對臣說:‘你朝皇帝要修蓋皇宮,你告訴他,天宮寶殿是一萬間,凡間宮殿萬不可超過天宮。你還要告訴他,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要牢牢記住’。玉皇大帝說完這些話,就撲過來一陣白茫茫的香霧,一下就把臣嚇醒啦!”  皇上聽了覺著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劉伯溫去監造不到一萬間,可還得跟天宮差不多的皇宮,並去請金剛、地煞來保護皇宮。劉伯溫領旨就去了,這事兒一下子就在北京城傳開了,老百姓都等著要看劉伯溫怎樣修蓋皇宮,怎樣去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這些神仙來保護皇宮。  後來,劉伯溫就把事兒全都辦好了。皇上一看那宮殿蓋得甭提有多華貴了,間量還真是不到一萬間也差不多,再看宮院裡金光閃閃,好像有神仙鎮守。皇上愈看愈高興,當時傳旨,給劉怕溫加封進爵,還賞賜了很多珠寶。外邦聽說劉伯溫請了天神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保護皇城,也就不敢興兵作亂了。  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故宮裡的宮殿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著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裡的七十二條地溝。
 
  故宮角樓 故宮的四個城角,每一個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建造的可好看了。這四座角摟是怎麼蓋的呢?北京有這麼個傳說: 明朝的燕王朱隸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後,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候的老地方,就想遷都北京,於是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官。朱隸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牆——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並且說:“你就做這個管工大臣吧,如果修蓋的不好是要殺頭的!”管工大臣領了皇帝的谕旨後,心裡非常發愁,不知如何蓋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後,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並且說:“如果蓋不成,皇帝自然要殺我的頭,可是在沒殺我的頭之前,我就先把你們的頭砍了,所以當心你們的腦袋。”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的工程都沒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塊琢磨法子。 
 
  三個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頭緒、一點辦法來,他們做了許多樣型,都不合適。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熱得人都喘不上氣來,加上心裡煩悶,工頭和木匠們真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有這麼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閒遛去了。  走著走著,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蝈蝈的吵叫聲,接著、又聽見一聲吆喝:“買蝈蝈,聽叫去,睡不著,解悶兒去!”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蝈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蝈蝈籠子,精巧得跟畫裡的一座樓閣一樣,裡頭裝著幾只蝈蝈,木匠師傅想:反正是煩心的事,該死的活不了,買個好看的籠子,看著也有趣兒,於是就買下了。
 
  這個木匠提著蝈蝈籠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兒一看就吵嚷起來了:“人們都心裡怪煩的,你怎麼買一籠子蝈蝈來,成心吵人是怎麼著?”木匠笑著說:“大家睡不著解個悶兒吧,你們瞧……”他原想說你們瞧這個籠子多麼好看呀!可是他還沒說出嘴來,就覺得這籠子有點特別。他急忙擺著手說:“你們先別吵吵嚷嚷的,讓我數數再說。“他把蝈蝈籠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細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這一數,也吸引得留了神,靜靜地直著眼睛看著,一點聲音也沒有。  木匠數完了蝈蝈籠子,蹦起來一拍大腿說:“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麼?”大伙一聽都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數,那個也接過籠子數數,都說:“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樓閣啊,”  大伙兒受這個籠子的啟發,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後修成了到現在還存在的角摟。
 
  影視劇常客神武門 咱們看影視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神武門,特別是有“娘娘們”的電視劇。您還別說,這神武門還真和娘娘們有著,莫大的關聯,她們進入皇宮的第一道門就是此偏門。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時稱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重修時,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諱改稱神武門。 神武門舊設鐘、鼓,由銮儀衛負責管理,欽天監指示更點,每日由博士1員輪值。每日黃昏後鳴鐘108響,鐘後敲鼓起更。其後每更打鐘擊鼓,啟明時復鳴鐘報曉。皇帝住宮內時則不鳴鐘。 順治初年,孝莊皇太後下令,有人敢將纏足女子引入宮內者斬。這道懿旨曾懸掛在神武門內。   神武門作為皇宮的後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重要門禁,明清兩代皇後行親蠶禮即由此門出入。清代皇帝從熱河或圓明園回宮時多從此門入宮。此門也是後妃及皇室人員出入皇宮的專用門。皇帝出外巡幸,可由午門出宮,但隨行嫔妃必須由神武門出宮。如果皇帝侍奉皇太後出宮,則一同出神武門。 清代每三年一次選秀女,備選者經由此偏門入宮候選。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即日出宮之時亦由此門離去。
 
  九龍壁暗藏玄機 這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制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干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他說:“那燒制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伙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說完就帶著大伙兒干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制成了。    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著摔碎的一片琉璃瓦。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說:“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制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著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到家後,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著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贊歎。他走到壁前,仔細欣賞每一片琉璃瓦上的巨龍,從東到西,一條龍一條龍地觀看。跟在人群後面的馬德春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頭上冒著汗,腿有些發軟。那乾隆來回看了三遍,真是從心裡喜歡,連連稱贊馬德春的手藝高超,並重賞了他五百兩銀子。送走了乾隆皇上,馬德春那顆懸著的心才算落了下來。要問馬德春為什麼提著心呀,那是因為他移花接木巧補了九龍壁。      原來為了補上小工匠摔碎的那片琉璃瓦,馬德春費盡了心機。他用了兩天兩夜的工夫,硬是用一塊上好的楠木雕成了一條龍,並在乾隆帶著王公大臣前往觀看的頭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安裝上,這要是讓皇上知道了,就是欺君之罪呀!    而今你若有機會游覽,來到九龍壁前,從東邊數第三條白龍的身上有一塊琉璃瓦就是當年馬德春用楠木雕成的,您不妨仔細地瞧一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